安踏签约NBA 丁世忠:为什么不做第一,要做第二?
全盘的战略转型
“中国没有真正的大零售商,你就要主动承担起这些小零售商们没办法做到的事。”
《大泉商》:包括这次签约NBA,安踏今年连续签约了好几个重磅体育资源,为什么选择在行业刚刚才恢复一点元气的时候做这么多大动作?
丁世忠:这个行业在过去三年整体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声音,其实不仅是体育用品,服装行业也都是负面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其实都在寻求转型、变革。
我们(安踏)从创业开始都没有负增长过,但2011、2012连续两年出现了负增长,恰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们认真思考企业如何转型、如何变革的问题,思考品牌的未来怎么走。所以并不是简单地就说今年的一系列动作是今年所定的,而是我们在转型和变革当中就确定了未来一些大的方向。
《大泉商》:在这几年中安踏都作出了什么转型和变革?
丁世忠:首先,2012年在企业倒退的情况当中,我们考虑到我们的战略和商业模式转型。从战略的角度,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调整,一个方面的调整是品牌的批发,其实过去十几年我们国内的服装服饰行业,全部都是通过打广告塑造品牌,然后批发给经销商等收款,这么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然而恰恰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是没有零售商的,美国有很多大的零售商,为什么中国的电商比美国做得大得多,就因为中国基本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零售商。在这种情况当中,让我们思考在战略转型中,从品牌批发到品牌零售。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单一品牌战略到多品牌战略。中国目前的商业模式很单一,没有多元化,目前基本没有一个品牌能覆盖所有通道。中国现在的商业通道其实很简单,一种是商业街铺,一种是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再一种就是电商。我们现在做了三个品牌的组合,安踏这个主力品牌以街铺店为主,FILA以购物中心、百货中心为主,这次跟NBA合作的授权商品,则是希望未来在电商这条通道能走差异化。
《大泉商》:没有大零售商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吗,安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丁世忠:就是因为中国的这种商业状态,所以现在要出现新的品牌很难。美国为什么每年会有很多品牌出来,因为它分工很明确,有很多专业的零售商,企业只要把品牌做出来,就有办法很快地找到相应的零售商。而在中国根本没地方找,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可以承接品牌全国化的零售商。也是因为这样,单一的品牌要覆盖所有的通道不现实。
当中国没有真正的大零售商时,你就要主动地承担起这些小零售商们没办法做到的事。这里面我们做了几件事,比如说改变以往经销商“放羊式”订货模式,由公司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我们作为一个品牌,想强化终端零售的能力,也要强化总部的能力,反正很明确一个问题,只要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你要无条件符合我的一些刚性要求,否则我宁可不做生意。
《大泉商》:归结起来安踏是怎么定位整个战略转型的?
丁世忠:2012年以后我们的整个战略转型定位两个方面:一个是聚焦,一个是效率。
聚焦是聚焦项目,我们从2009年跟中国奥委会合作,就开始聚焦中国体育、专注中国体育,把安踏跟中国体育的结合做足。我们目标很明确,只要是跟中国奥委会相关的项目,有机会我们都要做,所以我们不是今年简单地签了体操、举摔柔,未来有机会,我们觉得跟中国体育相关的我们都会去签。这就是聚焦、专注。
效率就是赞助的效率化,一个品牌你在有效率的情况当中,必须在每一个品牌的每一个系列当中去做出你的战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