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古代儒家人士“钱太爷” 修建多间书院造谒贤士

2014-03-21 09:38 来源:泉州晚报 1

磁灶溪头村的民生亭碑刻可为“钱太爷”兴修水利佐证

磁灶溪头村的民生亭碑刻可为“钱太爷”兴修水利佐证 (洪布衣 供图)

    尊儒学兴修龙泉书院

    古时候,在晋江草庵前矗立着一所庄严肃穆的书院——龙泉书院。据石狮市龟湖民俗文史学家洪振明介绍,关于龙泉书院的创始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南宋晋江罗山苏内曾氏的肇基始祖曾信添;一说是明代名儒洪天馨;另有一说便是县令钱楩。对此,民间至今仍存争议,不过钱楩修建过龙泉书院却是板上钉钉的事。

    钱楩任晋江县令时,尊儒学为正宗,在晋江各地大力倡学,并且着力兴修书院。据介绍,钱楩在草庵前修建书院,聘请洪天馨任教,招徕附近村落童稚前来读书。相传,草庵右侧约50步处,有巨石如船,上面刻有两个一尺见方的大字“龙泉”,钱楩因此将书院命名为“龙泉书院”,又称“草庵精舍”(《泉州人名录·钱楩》)。此后苏内学风渐盛,不少就读于草庵的学子金榜题名,民间有传言龙泉书院“文者登科入第,武者行侠为将”,从中可以看出钱楩兴修龙泉书院对后世影响之深。民众十分感激“钱太爷”钱楩,在草庵前建“遗爱亭”,祀奉“钱太爷”的石雕神像,以表崇敬之情。“遗爱亭”旁还竖了一块“钱侯碑”。

    记者来到苏内村的摩尼教草庵,发现在供奉着“钱太爷”钱楩石雕神像的亭子后方,有一个小石窟,内存一块残石。从形状来看,残石应该是一尊石像的残片,上面有模糊的五官。但在亭子周围并没有见到“钱侯碑”踪影。据粘良图介绍,这尊“钱太爷”石雕神像是近年重塑的,“遗爱亭”和“钱侯碑”由于历史原因早年已毁,那块残石正是当年“遗爱亭”内供奉的“钱太爷”石像的残片。

    古代的龙泉书院也早已湮灭,不过,晋江市政府近年在草庵前方400米处,投资重建了龙泉书院。重建后的龙泉书院依山而立,是一座闽南红砖大厝,古香古色。

    关于龙泉书院,历史上还有“十八硕儒”的传说。但这“十八硕儒”名单已无从考究。“有不少传言和杜撰,有的甚至把不同时代的人物牵扯在一起,拼凑成‘十八硕儒’名单。稍微细察,这些都不攻自破。”粘良图说道,“我认为十八硕儒泛指苏内村曾志学等在书院前建亭立碑纪念钱楩的那些儒生们。”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26岁男子玩网游欠3万元 仿警匪片敲诈反被抓
下一条:好心人为伤者围人墙被撞身亡 晋江警方确认其见义勇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