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传统体育用品企业 纷纷转战时尚休闲领域
批发转零售
本土品牌谋突围
凭借着“快、准、狠”三字经横扫天下的快时尚品牌不但让传统奢侈品巨头倍感压力,就连传统的运动品牌也在快时尚的挤压下不得不在提升效率上面作文章,快时尚对垒。
这几年,除了涉足童装、时尚潮流、休闲等领域,在“时尚”上下功夫外,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本土企业已将重点放在供应链的整合提升上,在效率上求突破。
通过快速铺货,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大批发模式帮助泉州鞋服品牌实现了高速增长,并通过上市完成资本层面的升级。这是泉州鞋服企业非常熟悉的大批发模式。然而,在市场增长放缓后,这种模式的弊端开始呈现,供给过剩、库存积压、管理滞后等各种问题牵绊住了鞋服品牌前行的步伐。
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同样在思考这一模式的弊端。他认为,“品牌+大批发”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信息不畅,对于品牌商而言,只要批发出去就已经形成销售额,却感受不到市场和零售终端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感受消费者的需求和来自市场的变化,从2012年开始,安踏就将订货模式改为单店订货。安踏也从“品牌批发”转向“品牌零售”。
事实上,“品牌商+零售商”的模式,正是国际快时尚品牌ZARA、优衣库等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从商品企划到生产制造,再到终端零售的全产业链整合的运作模式。泉州服装品牌诺奇,已经在尝试这种模式,通过整合设计师和优秀终端销售人员两股力量,打造自己的核心买手团队,实现了从工厂到服装品牌零售商的转型。
这种尝试与改变为安踏带来了直接效果。丁世忠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订货会单数取得了高增长,这得益于公司向零售转型的关系。2014年,安踏将在零售升级、整合营销、重点品类突破和新业务拓展等方面继续“无中生有”,不断创新和改变。
在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谭奇兵看来,借鉴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做法无疑是当前本土运动品牌转型突围的有效途径。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定位,选择“差异化”路线,对于喜得龙来说,市场重点还在三、四线城市,与国际“快时尚”品牌布局一、二线城市定位不同。在产品时尚化的同时,企业要更加重视品牌+零售方式,自行掌控终端销售提升品牌价值和零售管理能力。
当然,对于国内运动品牌来说,学习“快时尚”强大快速供应链,非朝夕之功。但如果企业能不断整合优化产业链,加强产品创新和内部管理,自然也就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