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泉州试水异地高考 首创外省学生高中班
“不让一名在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
泉州外来学生97%以上读公办学校
“不让一名在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对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积极探索,源于高度重视。2004年我市出台了做好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随迁子女入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以公办学校入学为主。各级政府除了保障校园用地、校舍建设、设备设施添置和维护等硬件方面的大量投入外,财政每年还投入巨额的教育事业费,今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将达到15.5亿元。泉州开发区一次性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校园环境优美、设备设施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专门解决区域内外来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目前,外来学生有97%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为保障外来学生及时入学,各级政府相当于建设了480所500人办学规模的中小学。”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表示,外来学生在泉州享有平等教育权利、教育机会,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农村的外来学生基本不要交钱就可以上学,在城市只要交几十元就可上学,外来学生收费实现“零投诉”。我市解决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并获得国家专项奖励资金2亿元。
“在现行政策条件下,晋江市首创异地初中班、高中班,作了有益的改革尝试。”郑文伟指出,我市是全省外来学生最多、最集中的地区,面对外省籍学生需回户籍地报名参加高考的政策限制和教材一纲多本的情况,绝大多数外来学生不得不在初中二、三年就转学回老家学习,在陌生的故乡环境中成为留守学生。孩子高中不能在“第二故乡”学习并参加高考,给来泉务工人员带来了困惑,也给企业稳定劳动力带来了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异籍高中班的举办,省去了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离开父母的许多不便和烦扰,也为他们父母的安心工作创造了条件。
“已被列入教育部议事日程,期待新突破”——
异地高考能否迎来曙光
异籍高中班,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尝试。而真正实现异地高考,才是解决外来学生高考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外来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盼。泉州异籍高中班破题之后,异地高考能否迎来曙光?
“异籍高中班改革,目前只局限在民办学校探索。” 郑文伟认为,从实际操作情况看,异籍高中班教育教学组织难度大,如高中会考试卷保密,学生学籍挂靠等等,需要学生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如果不是区域相对集中,学生很零散,要教授外省籍的教材,不太现实。同时,异地高中班的学生在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后,仍需回家乡参加高考,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学习和考试环境。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完成高中学习并参加高考问题日益迫切,破解异地高考的难题关键在于加快高考制度的改革,异地高考问题已列入教育部议事日程,期待国家高考政策有新的突破。
郑文伟建议,各省的学生可以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并参加高考,然后他们把成绩带回去参加户籍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招生录取;或者说以省为单位,教育部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按考生数量比例划一些名额给流入省份,比如说四川籍的学生在福建接受高中教育的有5000人,按比例,教育部多划一些名额给福建,由福建单列录取,这样也可以防止“高考移民”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