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淡化公办民办幼儿园概念 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
5月31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副市长王宁代表市政府作了“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情况暨学前教育供给保障情况的报告,并回应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的专题询问。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为您第一时间划重点。
为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本市淡化公办民办概念,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主体都可以自愿办幼儿园。鼓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园。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此外,幼儿园将可接受外送营养餐。园内公共区域将实现监控全覆盖。
2020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超85%
王宁介绍,2011年起,市区两级积极推进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17年底,全市经审批的幼儿园数量达到1957所,教职工约7万人,专任教师近万人,在园儿童数量超过历史最高点水平,达到44.6万人。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7万个。
王宁坦言,尽管如此,未来几年全市学前教育学位需求依然处于快速增长期。学前教育,仍然面临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根据市卫计委提供的2015年至2017年实际出生人口数,到2020年本市户籍适龄儿童45.5万人,非户籍适龄儿童28万人,按照教育部要求的85%的入园率测算,本市仍面临约17万个学位缺口。
据介绍,今年初本市已正式印发《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