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淡化公办民办幼儿园概念 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
今年增3万学位 新建改扩建158所幼儿园
王宁透露,为解决新一轮学位缺口问题,市政府正通过扶持新建、改建、扩建、以租代建、举办社区办园点等方式,内外挖潜,公民并举,不断扩增学前教育学位资源。
2018年,全市拟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完成新增3万个学位的任务。截至4月底,9所幼儿园已经开班招生,涉及学位2110个。今年全市还将推动无证幼儿园治理工作。截至4月底,已审批3所。正在整改拟转为社区办园点的182所。
据介绍,本市在可用于举办学前教育的场地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开展社区办园点项目,允许具有一定条件和质量的无证幼儿园规范提升转变为社区办园点提供普惠便民服务,及时纳入管理范围。
同时,在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普遍期待的状况下,将探索依托优质资源通过以租代建方式举办分园、分址模式,探索委托优质资源合作办园模式以及优质园与薄弱园拉手办园模式。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将纳入财政扶持范围
王宁介绍,到2020年,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至14%。在具体扶持与保障政策上,市政府坚持一视同仁,不分民办公办,对执行政府限价的普惠幼儿园,均提供财政补贴扶持。
同时,提高补助标准,将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普惠公办幼儿园生均定额标准由每个学生每年3600元提高至8400元或12000元。此外,财政补贴范围也做了调整,可用于包括职工工资在内的人力成本等办园成本的实际支出。
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
学前教育是本市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目前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普惠制。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举办。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办园主体都可以自愿选择办园。
普惠制不排斥多样性。王宁介绍,我们积极鼓励社会或市场满足多样需求,政府将根据《民促法》分类管理,差别支持。
普惠制也不意味着低质量。未来所有普惠性幼儿园都将逐渐实现“四同”,即质量相同、价格相同、补助相同、教师待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