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2018:手机成睡眠“新杀手” 90后睡眠问题凸显

重庆晨报   2018-03-21 16:57

­  90后睡眠问题凸显

­  近日,《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由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发布。报告对包括重庆在内的16个城市的2550名90后人群开展研究,展现了部分90后年轻人的睡眠状况。

­  调查显示,2550名90后年轻人中,只有5.1%睡得香甜,19.4%睡得舒适,12.1%“彻夜无眠”。

­  调查显示,他们的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最短的仅4个小时。在凌晨01:00入睡的90后占比27.2%,在23:00后入睡的占比75.8%。同时,许多90后有晚起的习惯,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型,30.9%的人属于晚睡早起型,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人只占17.5%。

­  睡前玩手机成罪魁祸首

­  睡前玩手机是影响90后睡眠质量的最大原因。调查显示,90后入睡前普遍在移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时间,睡觉前,57.7%的90后都在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睡前,他们大多在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追剧、看综艺、聊天和玩游戏。

­  ■特别提醒

­  入睡固定在晚上10点左右

­  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减压

­  高东介绍,若有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半小时)、有睡眠维持障碍(一晚上醒来次数达2次或以上)、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少于6小时)这些情况,同时出现了日间功能受损,即可诊断为失眠。

­  晚上没有良好的睡眠,会导致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兴趣减少,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易激怒,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等。

­  过去,压力大是很多人失眠的最大因素,但近年来,长期的作息不规律、熬夜成为越来越多人失眠的原因。正常情况下,人睡觉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心脏都能稍作休息,但熬夜的人,交感神经很兴奋。他们的心脏、血管就得被迫“加班”。长此下去,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还可能引起猝死。

­  另一方面,像中学生小林这样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他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失眠,也不算熬夜,而是睡眠延迟,本应睡觉的时间玩手机,只能白天补觉,这样导致生物钟紊乱,严重的会引起身体器质性病变。

­  高东提醒,慢性失眠患者一定要找医生治疗,如果是急性失眠(偶尔失眠),则可通过泡脚、喝牛奶、听舒缓音乐来缓解。

­  规律的作息时间是高质量睡眠的重要保障,人们睡觉的时间应相对固定。另外,工作之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来提高睡眠质量。

­  人体睡眠时间保持在7-8个小时最佳,最佳入睡时间在晚上10点至11点,早上7点至7点半起床。

­  晚上洗漱后,不要再耍手机、刷朋友圈,“玩手机非常不利于睡眠。”本报记者 石亨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济南2025年中考时间公布,比往年推迟一天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