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能夸大校园欺凌 教育部门也不能做鸵鸟
“我教孩子如何避免成为被校园欺凌的对象”
澎湃新闻:对自己的孩子你如何进行校园霸凌方面的相关教育?
姚建龙:我现在给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如何避免成为被欺凌对象,或尽量排除孩子身上可能成为被欺凌对象的一些因素。
我经常教育儿子,说你要学会去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纠纷,对于自己要自信,有联合性,能和小朋友都成为朋友。平时我也会教他一些简单的擒拿术,既可以培养他的阳刚之气、锻炼身体,也能让他避免一些校园欺凌。
如果孩子每天在学校都是畏畏缩缩、过度自卑、内向的,甚至还有一些不好的小习惯,而家长一直不重视,那么这个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澎湃新闻:如果你的孩子真的遇到了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
姚建龙:如果我的孩子真遭受了校园欺凌,我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碰到校园霸凌在学校要及时报告老师,回家也一定要告诉家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顺畅沟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为止我的儿子在学校发生任何事情就都会跟我说。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许多家长鼓励自己孩子“以暴制暴”的观点?
姚建龙:我是非常反对所谓的“以暴制暴”,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真的能打得过别人,那别人为什么会来打你?如果你的孩子打不赢,家长却教育说要打回去,只会让孩子陷入一种更危险的境地。如果孩子能打赢,那么他尝到了暴力的甜头后,对孩子之后的影响和伤害更是难以估计的。
“工读学校需改革,可处分问题学生”
澎湃新闻:对于这些经常施暴、欺凌别人甚至到触犯法律的学生,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不好,是否有一套现行的保护处分措施?
姚建龙:我国在立法中还没有这个概念,因为我国没有专门的少年法,刑法中对保护处分措施也没有相应的规定。保护处分措施现在仍然是一种学理层面的探索。在中国实施了几十年的工读学校可以朝这方面改革。
澎湃新闻:这就是你一直提倡的中间性措施吗?
姚建龙:是的。一些中小学生涉及到严重校园欺凌、暴力,但还未达到刑事处分的程度,普通学校管不了,他们的年龄又够不上刑事处罚,这时候就需要“保护处分”。这是通过保护孩子的权益来教育、矫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立法中都有相应针对校园暴力的保护处分措施。
澎湃新闻:我们采访过上海两所曾经的工读学校,他们已经与公检法强力部门基本脱钩了,也没有了强制措施。
姚建龙:上海部分原来的工读学校都改成专门教育学校了,也有工读学校改革得像职业学校,不过其他省份的一些工读学校还有对学生控制得非常严格的。
所以说我国现在的工读学校形式很多样化,不能一概而论,我只能说工读学校在形式上的确像是对待校园暴力的中间地带,但仍需国家对这类学校进行改革,才能让工读学校真正成为放任不管和刑罚处罚中的“中间地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