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安全问题频发 学子维权意识渐强学会正确维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5-10 11:33

­  多方寻求帮助

­  学会迅速、主动发声

­  海外学子陷入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困境时,可向当地警察局报案。专家提到,如果报警依然不能得到解决,那就要层层递进,迅速向不同层次部门进行深一步沟通。此时,海外学子也可向所在国家的中国使领馆求助——联系电话也应该提前了解一下。姚佳丽说:“有一次,同学的包丢了。因为语言不通,报警时说不清楚。警局就帮我们联系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出面帮我们沟通交流,在警局完成了立案。结果真的找到了遗失的包和证件。”

­  专家建议:学子在外,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应该尽可能地不让伤害发生,做好预防工作。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网站上有很多求助方式,包括驻外使领馆的电话、当地一些法律求助信息的介绍等。学子可以在专业的网站上查询有效信息。如果人身安全和利益受到侵害,也可以联系当地华人社团或公益机构寻求解决途径。要及时去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让问题沉淀。忍气吞声将助长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形成恶性的循环,最终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伤害。

­  遇事避免情绪化

­  合法合理维权

­  留学生在国外人生地不熟,遇事容易慌张。在受到侵袭而求助无果的情况下,很容易情绪失控,往往不能选择合理合法的渠道去解决问题。

­  当意外发生后,情绪激动地指责或者发泄,于事无补甚至会“忙中添乱”。专家说:无论在哪里,当我们遇到不法侵害时,应向司法工作者、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甚至律师团体寻求专业意见——无论何时,这都应该是学子的首要选择。该诉诸法律的,一定要走相关程序。

­  另外,一些学子还会进入一个误区:不是用所在国的法律思维、知识来维权,而是以国内的道德和法律观念去衡量外国人的行为和遇到的麻烦。?这常常导致自以为很有道理的事情,最后的责任却落在自己头上。所以,专家的建议是:在开始学业的第一个月内,不妨先用几次喝咖啡、晒太阳的时间,通过自学、聊天的办法,多掌握一些当地相关法律常识;在遇到麻烦后,补充查询、学习、请教,了解相关的案例。

­  并不是所有的报警都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子可能会选择将事件传至网络,寻求支援。李佳妍说:“受到侵害后,保持理智很重要,要寻求正常的解决渠道。如果真的别无他法,可以上传网络寻求国内外网友的帮助。但网络传播有利有弊。网络上很多类似的表达内容都有片面、局部甚至夸大的现象。所以,要把握好分寸,可能会误导网友的表达不能盲目上传。”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山东2025年高考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成绩公
  • 浙江2025年高考时间:各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 马鞍山2025年放暑假时间 几月几号开始放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