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综艺节目扎堆同质化严重 刷脸过度还笑得出来吗?
忽然之间,喜剧综艺重新得宠。眼下最红的喜剧综艺《笑傲江湖》占据着每周日的收视榜首,涌现出来的素人选手让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同类型的《喜剧总动员》和《跨界喜剧王》即将扎堆上档,加入竞争阵营,只不过主打的是“明星跨界”牌。
但观众已经表示出担忧,这类节目面临不少问题:演员刷脸过度、模式同质化、审美固定保守,如果得不到解决,喜剧资源被过分集中开采,搞笑也不一定有未来。
策划:徐晖 撰文:广州日报记者曾俊
头评
节目一哄而上之后,如何差异化?
曾俊
这么多节目几乎同时上马,让人感叹喜剧综艺的春天又要来了。其实,在两年前,喜剧综艺也曾有过一阵更为疯狂火热期,只是后来绝大部分节目搞笑效果一般,广告招商难以如户外真人秀那样容易,因此这一类型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的冷静反思之后,随着《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的异军突起,又很快有人跟风。其实这对喜剧节目的整体生态和发展不是特别有利。因为要做到雅俗共赏,喜剧节目的门槛特别高。而当水平参差不齐的节目充斥荧屏的时候,观众迟早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审美疲劳。但同时说明,快乐依然是高压生活下人们的刚需,逗人笑却并非易事,前提是节目要有足够的创意和诚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红火之下预示了一定的风险,提醒大家,参演阵容强大不是万能,而是必须要走出一条不同的路。首先是,由成名演员甚至高人气笑匠频繁刷脸吸引眼球固然好,但各档节目也难免有一窝蜂消费喜剧资源的嫌疑,这对于喜剧行业的长期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节目的制作者可以尝试在找喜剧选手方面放宽眼光,不能只是盯着那几个大牌,而应该多给那些尚未被人知晓但具有强大功底的喜剧演员一些机会,中国地大物博、人才很多,只要节目将选人眼光向下,到各种民间剧场广泛撒网,就一定能为喜剧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其次,我们的喜剧表演长期以来让语言类占了大头,小品的发展最为成熟,相声则以德云社为领头羊,其他门类的表演反而被忽视,节目也就少了一些创意,观众也渐渐感到兴味索然,从《笑傲江湖》的经验来看,默剧、舞蹈类喜剧等依靠夸张、可乐的肢体动作来营造出喜剧效果也能有所作为。
所以,我们在要求观众更加宽容地突破传统审美的同时,制作者们还需要努力进行差异化、创新型的尝试,在扎堆的节目数量之中,才有可能突出重围,而非纯粹快速消费,把喜剧资源集中开采以至于枯竭,从而留下一地鸡毛、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