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综艺节目扎堆同质化严重 刷脸过度还笑得出来吗?
笑傲江湖
审美套路:观众口味“重北轻南” 南方喜剧人尴尬遇冷
还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无论是《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中,“重北轻南”的难题依然未得到解决,这是所有喜剧节目都要破除的顽疾:相比北方喜剧人的大量涌现,南方喜剧人却频频遇冷,在综艺舞台上的成绩都不理想。第一季《欢乐喜剧人》把吴君如请来参加,她却早早出局。第二季节目又邀请到香港“喜剧之王”詹瑞文,他在业界有着超高声誉,但是他抛出的梗和表演方式难于被电视观众接受,在两期节目过后,就无奈落得被淘汰的命运。比如,台湾《康熙来了》的常客“全民大剧团”赵正平等人同样遭遇“水土不服”。
对此,有人分析说,这实际上说明了中国喜剧的尴尬现状:大多数观众对喜剧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北方”,尤其以东北最为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欢乐喜剧人》总导演施嘉宁认为,“港台问题都是一样,他们一般都是两个小时的剧场作品,并没有小品文化。两个小时的话剧变成10分钟的小品,其实很难。”郭德纲则直言,“艺术还有一个展现环境的问题。在舞台上表演和在电视上是不同的。詹先生站在这舞台上,虽然很小众,但我很欣赏他,可是他多少还是吃亏的。”
还有人认为,中国喜剧类型单一,和大陆观众长期受到北方喜剧人出演的央视春晚小品熏陶有关。而在北方喜剧人的门派中,有赵家班为代表的辽宁民间艺术团、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以沈腾为主的开心麻花团队,他们集创作、编导和演出成为一体,成为喜剧市场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电视节目中,他们输送的人才也就更多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又因为符合传统审美的表演,就经常有亮眼的表现。
其次,语言上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也是北方喜剧发展比南方喜剧繁荣的重要原因。南方虽然有“清口”这类紧贴社会时事的幽默脱口秀,在表演形式上类似北方的单口相声,在上海、四川等南方地区十分流行,也有以黄子华为代表的栋笃笑也在粤语地区受到热烈追捧,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幽默必须通过方言来展现,因此传播自然难以“跨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