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
11月29日晚,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承办的“云乐飞扬”——王云飞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上演奏了《武生》、《西寻》、《山哈》、《打令调》、《楼兰意象》、《无极》、《云水境》、《春华秋实》八部作曲家王云飞的部分经典作品。
国家一级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洪侠担任全场指挥。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音乐学院师生、上海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延边歌舞团的优秀艺术家以及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优秀师生共同演绎了经典的中国民族之声。
国家一级指挥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洪侠
青年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王云飞,创作有多部各类体裁的声乐、器乐作品。近年来将民族器乐作品作为创作中心,创作了如民族室内乐《武生》、《打令调》、《八阵图》,民族管弦乐《远思》、《春华秋实》,竹笛与乐队《思泉》、《敕勒歌》,二胡协奏曲《无极》、《梦寻长安》,合唱与乐队《沁园春·长沙》等多部为业内所熟悉与喜爱的作品,多次受邀为国内外多家艺术院团及知名作曲家创作委约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及好评。
指挥家洪侠表示,民族音乐作品既要有技术含量又要具有可听性。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应该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根基之上,这个永远不能丢弃。洪侠指挥认为,王云飞的作品,取材多样,风格迥异,既有包括少数民族元素的作品,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作曲家,采风非常重要,王云飞不仅坚持采风,并且擅长采风,他懂得如何在广阔土地上去捕捉他需要的音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音乐语言,通过多次演出发现,观众非常接受这样“听得懂,接地气”的作品,王云飞的作品运用了许多新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让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音乐会由民族室内乐《武生》开场,由浙江音乐学院教师、青年琵琶演奏家李跞领奏。作品从京剧中寻找灵感,以武生行当的舞台表演为题材,以”打戏”的描绘为核心,运用琵琶特有的由多种演奏技法产生的声音模仿戏曲打击乐,并穿插以京剧的代表性旋律音调,力图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生动的刻画出“武生”的形象及其内心读白。演奏家们仿佛幻化成京剧舞台中的粉末形象,紧凑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音乐戛然而止时,台下观众掌声雷动,纷纷叫好喝彩。
而后,表达智慧、道德、人生的体味和思索的笙重奏《西寻》精彩奏响,由浙江音乐学院教师、青年笙演奏家杨磊、申玉晶领奏。作品创作于2013年,曾荣获文化部作品评奖(民乐)作品奖。在作曲家王云飞看来,人生百态、五味杂陈,在不断的体验中提升自我、寻求真理,好似历经艰辛与磨难的西行之路,故借“西寻”为题。作品以多种不同类型的笙为演奏主体,包括高音键笙、中音排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和其他吹奏乐器及打击乐,以此探索民族室内乐演奏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