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今年绿化又有大动作
五缘湾湿地公园迷宫,绿意盎然,仿佛铺上了一块绿毯。(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作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三月的厦门,自然是“不负春光不负卿”:放眼望去,绿色在城市深度蔓延,美丽在沃野缤纷生长,从文曾路花溪到大屏山郊野公园,从植物园到园博苑,从筼筜湖到忠仑公园,山樱花、桃花、李花竞相绽放,油菜花、三角梅、虞美人争奇斗艳,不少市民全家出动,踏青、赏花、拍照不亦乐乎,绿树红花间,映衬出来的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植树节,在这样一个充满绿色生机的日子里,回顾过去一年厦门的绿化工作,不难发现,坚持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价值主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市政园林局和各相关单位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圆满完成园林绿化重建提升工作任务,全市园林绿化美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17年全市完成新增和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696公顷,完成年度任务的155%。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厦门市绿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总目标,以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为抓手,以建立完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为保障,加大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园林绿化第二轮提升,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厦门会晤建设成果,确保厦门市绿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绿化又有大动作
今年厦门市国土绿化要努力实现营造林总任务47350亩(其中植树造林18550亩,森林抚育28800亩),全市计划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00公顷(包括新增公园绿地100公顷),完成40公里绿道建设,完成义务植树80万劳动工日,以及全省2018年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的各区至少要新建或改造提升1个城市公园、1条林荫景观路、5处以上立体绿化、5项以上城市片林、5处以上老城区街头小绿地的要求,锐意创新,扎实工作,狠抓落实。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健全完善机构,市、区两级要成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各区各相关部门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结合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从完善园林绿化综合管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强化建设管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政设施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找出薄弱环节进行补短板。
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建设。大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和功能完善型的绿地建设,均衡园林绿地分布,使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善。力争2018年绿地率达到39.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7平方米,2020年绿地率达到39.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1平方米。由市水利局牵头指导,由岛外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加强流域绿化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重点做好“两环八射”快速路等重要景观道路绿化建设;由市地铁办牵头,高水平做好地铁沿线的绿化恢复工作;继续对未实施绿化的人行天桥、跨线桥等桥梁进行立体绿化彩化,推动多花色三角梅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彩化水平;高品质建设岛内“八山三水”慢行步道,对沿线进行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
持续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巩固岛内“三线四片”重要节点彩化效果,确保城市重要广场、节点位置的彩化形成常态化。在环东海域、马鸾湾等片区选取部分道路作为试点,推行道路项目开工即绿化。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积极推动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级各类公园建设,构建数量达标、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充分利用边角地、街头小绿地建设社区公园和小游园,增加百姓获得感。加快编制全市绿地建设导则,积极推进绿地系统修编工作,指导各区完善、细化辖区内绿化规划与导则,并使之落到实处。持续提高城市绿化精细化管养,继续保持城市绿化高颜值。
开展第二轮园林绿化整治提升。按照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在总结借鉴第一轮园林绿化提升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立面和市政道路改造,以梳理问题适当做减法为思路,以营造简洁、明快、大气的道路景观为原则,实施第二轮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推进林相改造和科学营林造林。一是要对山体进行林相改造,结合厦门森林及林相现状特性,改造针叶化、提升阔叶化,改造单一化、提升色彩化,改造纯林化、提升多样化,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林相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二是要结合厦门市森林生态修复情况,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18年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17〕233号)精神,要科学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持续开展“三个必造”工作,确保各类迹地得到及时更新。厦门市2018年植树造林工作,继续以“三带一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重点生态区位)中的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造林为工作重点,加大森林抚育面积,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开展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发动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规范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市绿化管理中心做好对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培训,对散生于单位庭院的古树名木进行双随机检查。各区在完成古树名木普查挂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区政府的名义进行公告,同时开展古树名木后续资源普查工作。
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复查工作。2013年厦门市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今年,国家林业局将对部分城市组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复查工作,厦门市也在其列。目前,我局已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力争在复查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本周多场活动等您来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植树节,今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的第37周年。市、区两级四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驻厦部队官兵,广大市民群众将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此外,各区、各相关部门也将在3月12日-18日义务植树集中宣传周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下是部分活动:
(1)思明区:区绿化中心将在金榜公园开展“3.12”植树节爱绿护绿志愿者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发放绿化宣传资料、派送绿化小盆栽,并邀请园林专家为市民解答有关家庭养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垂直绿化方面的问题。
(2)湖里区:3月份,区绿化办在仙岳公园举行义务植树宣传活动,各街道办在人流密集区域组织一场绿化宣传活动等。
(3)海沧区:计划于3月13日邀请市民代表约100人参与大屏山公园香化、彩化建设,计划种植含笑、白兰花、米兰、红车、红叶石楠等苗木约1000株。
(4)集美区:将于3月12日组织干部群众,在灌口镇东辉村山口庙山场种植香樟、凤凰木、印度紫檀、高山榕等绿化树种4600株。
(5)同安区:在义务植树月开展多场义务植树活动。
(6)翔安区:从已建成的绿地中,筛选出一处适宜的地块,满足社会团体、民众参与义务植树(或劳动)的要求。
(7)市绿化管理中心:3月12日9时30分-12时,在白鹭洲公园音乐喷泉广场,结合市民绿化活动节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包括园艺咨询活动、有奖问答、主题征文、照片征集、寻访最美乡村等活动。
(8)植物园:3月12日,在植物园内举办以“美化环境、珍惜绿色”为主题的绿地认建认养活动。
(9)园博苑:3月12日9时-11时,在园博广场开展现场咨询和科普推广等活动。
更添绿
补植新栽5万株乔木
抹平创伤增添绿意
时至今日,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半。如果把绿化比作城市的衣衫,那么,来势汹汹的“莫兰蒂”,一度让这座城市变得衣衫褴褛,而如今,又是一年春风绿,厦门早已换上了崭新而又养眼的“绿衣衫”。这背后,离不开灾后绿化恢复重建的厦门速度和厦门力量。
2017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为了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这项工作,让绿化树木获得最佳的生长时机,厦门市园林绿化部门全员行动、全力以赴,在2017年初开展大规模的补绿复绿行动,就连春节期间,也还在加班加点不停工。
湖滨东路南湖公园段的蜕变,是灾后恢复的一个缩影。台风“莫兰蒂”让这条路上的树木几乎腰斩,参建单位对原有的行道树菩提树进行了修整,将台风中受损严重的天竺桂移植进圃修复,更换成树形漂亮、遮阴好、抗风性强的香樟,同时增加彩霞变叶木、红车、花叶栀子等地被进行彩化、亮化处理。经过一年多的“愈合”,如今的湖滨东路南湖公园段,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几乎看不出台风创伤。
据统计,2017年,厦门市园林绿化部门完成了“三线四片”及重要道路、重要节点、重要门户、重要客厅范围内86个重要项目的绿化恢复和提升,完成35条道路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工作。补植、新栽乔木约250种5万株,灌木约500种、15万株,提升后的园林绿化整体景观大气,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丰富多样,城市环境更加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