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厦门商务工作会议昨召开 部署新一年的工作

厦门日报   2018-01-24 08:27

  从出口企稳回暖到进口持续发力,从流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到消费结构升级,从发挥“后金砖”效应、扩大区域合作到密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去年,厦门市商务领域“成绩单”亮点纷呈,商务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均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昨日下午,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新一年厦门主要商务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会议指出,今年商务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新时代商务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动能转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商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在前列,为厦门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市商务局确定了2018年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目标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

  今年商务工作将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具体做好推进消费扩大升级、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外贸动能转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优化口岸发展环境、提升商务治理能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工作。

  创新流通 扩大消费新供给

  镜头

  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一箱箱刚从生产线上走出的可口可乐被整齐地码放在标准托盘上。当货物需要出库时,叉车将托盘和货物一起挑起,放进相匹配的物流运输车内,免去人工卸货环节,这个租赁的托盘将随车奔赴下游企业形成循环使用。

  小托盘撬动物流大变革。去年来,厦门市物流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等试点企业有效提升了装卸货效率,标准托盘使用率从39%提升到80%,货损率持续降低,物流降本增效。

  内贸流通网络的通畅,不仅影响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影响着消费成本的高低。作为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厦门着力推动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4条“厦门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并实现2项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入选省标立项。

  物流紧扣消费。去年以来,厦门购物嘉年华、中秋博饼消费节、国际车展、两岸斗茶、最闽台伴手礼等一系列促消费品牌活动接连上演,满足了市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跨境电商、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市内离境退税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快速发展,酒类、乳制品、水海产品等高品质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信息、健康、文化等新型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在保障市场供应,牵头厦门会晤食品总仓建设运营及食材供应链建设,确保会晤期间食材供应充足、品种多样、质量安全,累计配出商品11.23万件,合格率100%。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新建成省内直控基地2660亩,省外自建基地3000亩、直控基地3000亩、“夏淡”供应基地5000亩。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创新可回收物回收“以箱置桶”模式,已在全市290个社区投放381套回收箱,资源利用率提升50%以上。

  优进优出 培育外贸新动能

  镜头

  在厦门,一块块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黑色太阳能电池面板,乘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东风,批量走入国际市场。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厦门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增势抢眼,去年累计出口达两亿人民币。

  作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以光电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高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等产业为主的高新产品成为厦门市出口领域的重要支撑,成为拉动出口回温转正的“黑马”之一。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厦门市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厦门市加快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实施意见》,并针对出口运行特点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在财政、金融、信保、开拓市场以及退税、通关、结汇等便利化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成功遏制出口持续下滑态势,增幅实现由负转正。

  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免除展会综合服务费,减免厦门自贸片区集装箱查验费,免除进出口申报环节报关报检费用,全年累计超过5000万元。防范出口风险,积极应对“双反”调查和美国337调查案件等贸易摩擦,出口信保投保企业成倍增长,投保出口额增长10倍。

  培育新型业态方面,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进口展示、平行进口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力度。全年跨境电商零售额36.6亿元,增长18.7%;飞机融资租赁进口78.4亿元,增长1.3倍;保税仓储转口贸易355.3亿元,增长33.2%。

  发展服务贸易,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绩效考评体系,推动落实财政、税收及监管便利化政策,成立服务贸易与外包协会。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旅行两大支柱产业保持稳健增长,维护维修等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使用等高附加值产业增长迅猛。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执行金额达32.9亿美元,增长48.6%。

  厦门市“菜篮子”供应量足价稳。(记者黄嵘摄)

  健全机制 推进招商引资

  镜头

  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建设一个世界级“碳化硅谷”。区内厦门芯光润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整合上下游资源,建设第三代半导体SiC功率模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年设计产能1150万件大功率模块。该项目厂房总投资20亿元,一期5万平米的厂房已陆续投产,二期也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并投产,该项目也是2017年厦洽会期间厦门团的重点签约项目之一。

  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扩大开放、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助推器,更是衡量地方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去年以来,厦门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后金砖效应,吸引着全球投资的目光。

  去年,厦门市着力完善招商机制,深化招商引资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市统筹协调,形成市区联动招商的工作体系,成立全市三大产业招商推进小组。

  创新开展驻点招商,设立北京、上海、深圳经济联络处,制定《北上深产业招商目录》,强化对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力度。深化精准招商,联芯集成电路、银鹭食品、电气硝子、恒力盛泰石墨烯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带动力显著增强。

  紧抓厦门会晤工商论坛、2017厦洽会等契机,厦门市积极搭建投资促进平台,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精准招商,共促成签约外资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38.04亿美元,合同外资15.8亿美元。

  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外商投资开放领域,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准入条件、控股比例等投资限制。出台《厦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厦门市鼓励市属国有企业招商引资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加大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

  突出重点 打造区域合作新格局

  镜头

  在中埔水果批发市场,来自东南亚的香蕉、菠萝、龙眼正被装上一辆辆货车,它们将从这里分拨前往全国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这些国家的水果香甜可口,厦门则成为重要的水果集散地。

  近年来,厦门打造“海丝”支点,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双向投资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厦门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2290.3亿元、增长12.4%,投资额20.6亿美元,增长1.5倍。

  “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两岸交流等区域间合作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机遇在蔓延。去年,厦门市大力支持与金砖国家经贸往来,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增长31.3%,并新设俄罗斯海外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点。

  此外,在深化厦台交流方面,新设台资企业(含转第三地)668家,合同利用台资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5亿美元,增长12.6%。对台贸易387.9亿元,增长8.4 %,其中台湾水果进口量再创新高,占大陆进口总量的90%,连续第10年位居大陆首位。厦门台海运快件5.3万件,增长34.9倍。厦金直航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增长18.7%。厦金“小三通”运送旅客163.4万人,厦门游艇实现直航金门。

  厦门建立起商务、发改、人行、外汇四部门对外投资事前会商和事后联合监管制度,稳健对外合作,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真实性审查,坚持对外投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全市累计备案对外投资项目82个,协议投资额26.02亿美元,制造业、采矿业、可再生资源发电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占主要比重。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营业额2.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290万美元,增长超过10倍。

  

  厦门市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力度。图为海沧港区。(本报记者王火炎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和美天地开门迎客 商业面积约6万平方米
  • 2025年厦门市民文化汇启动
  • 厦门:紧盯目标 加力推进 确保全面完成城中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