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文明创建一步一步踏实前行

海西晨报   2017-11-15 09:14

  “莫兰蒂”台风刚过,全市上下、党政军民立即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图中身着红衣的抢险救灾人员在清理倒伏的树木,仿若盛开的凤凰花,鲜艳而有力量。这张照片彰显了文明城市的底色,当时感动了一座城,时至今日依然震撼。罗航宇摄

  厦门会晤期间,志愿者为外宾提供服务(资料图)。

  晨曦志愿者在火车站为旅客指路(资料图)。记者唐光峰摄

  公交车站前的“最美队形”,展现出市民的文明礼仪(资料图)。

  垃圾分类在全市广泛开展(资料图)。

  厦门文明创建一步步踏实前行晨报用五大镜头见证“五连冠”之路

  文明城市创建,一届接一届,一棒接一棒。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越来越受重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厦门全市上下又共同努力跑赢了这一棒,昨日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为文明厦门这张金色的城市名片再添具有里程碑意义、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满城志愿红共同防抗“莫兰蒂”台风,到人人争当东道主喜迎厦门会晤召开;从品牌志愿服务百花齐放,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志愿驿站落地生根;从垃圾不落地,到垃圾分类不落地;从公交车礼让、无饮食车厢等车厢里流动的文明风景,到文明排队上车、礼让斑马线等车厢外文明大交通蔚然成风;从文明创建的常态化,到社会文明的法制化……“四连冠”以来,厦门文明创建一步一步踏实前行,一次又一次向外界展示文明新高度,最终成功冲刺“五连冠”。

  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厦门文明创建,始终把百姓归属感、获得感作为出发点,立足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这是文明创建的厦门经验,也是厦门文明创建的共识。

  “厦门文明城市创建的优势是厦门人民热爱厦门。”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高度重视厦门文明创建工作,他日前应邀做客中国文明网“砥砺奋进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系列网络高端访谈时表示,创建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名。在回顾厦门的文明创建之路时,他谈得最多的关键词是“人民”,是“百姓”。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政府和老百姓良性的互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让文明厦门一次次迈上新台阶。在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之际,让我们用冲刺路上5个精彩的镜头,再次一起重温这份艰辛而又充满丰收的“文明答卷”。

  1“莫兰蒂”台风里的厦门力量

  台风“莫兰蒂”刚过,树木倒伏,身着红衣的抢险救灾人员环绕在侧,仿若盛开的凤凰花一般,鲜艳而有力量。时至今日,对厦门人而言,这张照片依然震撼。那段时间,厦门大面积停电、停水,通信中断,行道树倒了65万株。面对这么重大的自然灾害,厦门全市上下、党政军民众志成城,短短几天里,城市生产生活迅速恢复。一时之间,“厦门力量”“厦门速度”震撼了世界,也感动了厦门人自己。

  台风来得突然,难以招架。但事实上,厦门人打的这场漂亮仗是一场有准备的仗———融入日常生活的准备。这正是源自持续不断的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文明创建。厦门文明创建为全市应对突发情况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凝聚了巨大能量。抗击“莫兰蒂”台风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厦门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高度升华,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有品格、有力量、有大爱的文明厦门。

  2厦门会晤里的城市魅力

  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上,航拍机掠过鹭岛上空,将万家灯火里的夜厦门呈现给了世界;会晤场馆内外,2000余名会晤志愿者坚守至最后一刻,得到了各国嘉宾的盛赞;大街小巷,好客的厦门人笑迎八方来宾,自觉维护着“家”的形象……这一切美好还是来自所有厦门人。

  会晤召开前,厦门相继发布了《当好金砖东道主文明提升我先行》《周末,让我们一起“美”厦门去》等倡议书,号召全体厦门市民树立东道主意识,积极参与城市提升改造,喜迎四海宾朋。倡议书一发出,文明单位、品牌志愿服务队、社区等第一时间响应,带动了一大批市民。9月6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发出的一封感谢信刷爆了厦门人的朋友圈。感谢信中写道:“在会晤筹备过程中,广大市民用汗水加智慧、奉献与包容、热情和微笑,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踊跃投身志愿服务,让厦门这座魅力之城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几封倡议书、一封感谢信,展现的正是厦门会晤召开前后最动人的一景。也正是有了这良好的互动与共同的热爱,文明厦门才得以在这盛会中大放异彩。

  3志愿服务里的厦门经验

  蓝色基调、火车头造型、彩色飞翔白鹭,位于火车站南广场的志愿服务驿站不仅外观吸引人,他们全年无休的志愿服务同样“吸睛”。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火车站南广场的驿站坚持提供各项便民服务,也不吝将他们的成功经验传给了更多驿站。

  如今,驿站中的“老典型”初心不改,“新生代”也迎头赶上,如胡里山炮台志愿服务驿站、邮轮中心志愿服务驿站、蔡塘空中自行车道驿站等。据统计,目前,全市志愿服务驿站已超百个,全市337家文明单位主动认领。这些驿站遍布在人流密集、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地方,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信息问询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平台,为市民就近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渠道。

  如果说驿站是“台”,那市民就是台上的“角”,人人参演的这部“志愿之城”大戏正为城市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近两年来,厦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推进,开通了在线注册、项目发布、供需对接、网上地图等系列功能;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免除后顾之忧;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师资库等。620个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100个志愿服务驿站、3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一个数字都透着厦门志愿服务的勃勃生机。

  4日常生活里的文明素质

  近来,市民在分类垃圾桶前的驻足思考成了全市各小区的一景,各类垃圾如何投放也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议题之一。垃圾分类的理念正在所有厦门人的观念里蔓延。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厦门的文明招牌公交车让座、近两年来倡导的“无饮食车厢”、斑马线礼让、“轻语车厢”等。以斑马线礼让为例,目前,公交车礼让斑马线达98.6%,在斑马线前减速、停车成为驾驶员的文明习惯,“您礼让,我点赞”的手势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展示出温馨的城市形象。

  在历年的文明创建过程中,厦门始终扭住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使之内化为市民的坚定信念、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厦门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创建活动、“争当文明小白鹭养成公共生活好习惯”“八不文明行为”规范行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形成社会化、群众化、常态化,有力助推了市民群众的文明自觉。同时,厦门还积极发挥百姓身边榜样的力量,挖掘、选树典型。近日,好消息传来,平民慈善家游文晃、“时代楷模”陈清洲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

  5上下齐心里的不变与变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将厦门文明创建的成就归结于厦门人对厦门的热爱、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十几年来,从这样的热爱出发,厦门文明创建热度不减,而且不断升温。

  近年来,文明创建要求越来越高,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除不断提高创建要求外,厦门始终坚持三个“不变”———“一把手”工程不变,不管测评内容怎么变化,创建文明城市“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亲自落实,亲自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后,市委明确提出“同心铸造城市文明品牌”“在全国立标杆、树榜样,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目标要求,赋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的使命。同时,及时调整充实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推动形成党委统揽、主官主抓、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市民的主体地位不变,创建过程中发动老百姓,人人参与,共同提升。问题导向不变,创建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存在的问题一定去解决。从厦门第一届文明创建开始,定期请有关单位暗访拍下存在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听问题、看问题、点评问题。

  有不变,也有变。厦门还不断尝试通过立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厦门在全国率先对“社会文明”进行地方立法,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这是全国首部系统性社会文明法规,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九类不文明行为开出了一剂“猛药”。此外,还创设了文明信息平台,建立了文明积分制度,有效约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开创了厦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的新格局。据统计,厦门现行的96部地方法规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的达81部,占比84%。(海西晨报记者易福进 陈佩珊)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