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环岛路海边救生体系面临尴尬 专业救生站招不到人

2014-08-06 09:29 来源:海峡导报 0

禾缘社区的义务救援队在观察

◆禾缘社区的义务救援队在观察

  环岛路海边的救生体系,救生员缺乏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从有救生站开始,就一直欠缺。而目前救生的两个“体制”——拿工资的专业救援队和民间义务救援队,都面临不同的尴尬。

救生体系 欠缺救生员是老问题

  海边救生员严重不足,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资料显示,“建立海滨浴场救生站”是2002年厦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资了120万元,在思明区的四个海滨浴场建设救生站,包括鼓浪屿大德记、港仔后、珍珠湾、黄厝。

  当时并没有白城救生站,因为白城海域有礁石、漩涡、急流等,不适合游泳。直到2012年,白城已经发展成名副其实的海水浴场,而死亡事件频发,市民呼声极高,才建设了救生站。观音山救生站也是后来增设。

  但从有救生站开始,救生人员流失严重就一直困扰整个救生体系,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工资待遇低,一是海边太辛苦。

  有媒体报道,在2011年时,救生员的工资扣掉医社保,拿到手的1500元左右。同时,救生员是季节工,夏季的半年工作,剩下半年自己另谋生路。“到了第二年,有些人就不来了。”一位救生员回忆。

  与其在海边天天暴晒,不如选择到游泳池,于是,海边的救生员纷纷跳槽到游泳馆。2011年,4个救生站的救生员只有16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沧将在大屏山建观景平台 打造新地标俯瞰全市
下一条:厦门海鲜批发价降近五成 市场价将迎来大降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