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环岛路海边救生体系面临尴尬 专业救生站招不到人

2014-08-06 09:29 来源:海峡导报 0

 

观音山海边的瞭望台,离海边那么远,如今成了游客的避荫亭

▲观音山海边的瞭望台,离海边那么远,如今成了游客的避荫亭

救助待遇 调高工资仍难招人

实际上,厦门岛内4个救生站的救生员编制是20个。今年3月份,思明区政府对外发布“补充非在编聘用人员招聘简章”,但直到现在,仍然只有16个人到岗,另外4个缺口仍在招聘。

救生员在管理上发生了两个变化,20名救生员由思明区文体局负责招聘,由思明公安边防大队统一管理。

而为了改变“季节工”的缺点,救生员今年调整了招聘方案,将半年制改为全年制,5-10月份当救生员,11月至次年4月在边防派出所从事协警工作。

尽管提高了工资,但海边救生员仍不好招。“海边救生又累又晒,还不如在泳池待着。”一名救生员解释,救生员的工资是一个月3750元,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高中学历,需要持救生证上岗,在游泳池里当救生员,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轻松多了。“海边救生员还要考虑到年龄、身体和责任心等。”思明边防大队一负责人说,目前虽然有人报名,但还没确定。

民间救援 兵强马壮分散不均

专业救生站力量薄弱,民间救援力量则分散不均,比如,五缘湾的民间救助力量兵强马壮,而白城、会展中心等处却成为空缺。

五缘湾海水浴场的沙滩上,有一座木质救援站,每天15:30至天黑,市红十字会水上救生大队会出现在瞭望台上,手持望远镜观察。

和思明区的4处救援站相比,这座救援站漂亮多了,由金山街道办出资建设,购买救生艇等配备,今年起由市红十字会接管。“我们是属于不拿工资的义务救援队,风雨无阻,每天必到。”一位救生员解释,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有4个人,周末有20多个人。

几百米外,同样来自民间的“禾缘社区义务救援队”有20多人,6人持有救生员证,平时六七个人到岗,周末20多人。

他们的装备,全部来自队员的自发捐赠,有人捐了3万元,大多数捐2000元,有的捐1000元,购买橡皮艇、电动车等。

此外,蓝天救援队长期在椰风寨海域巡逻,110水上救援青年志愿服务队58名队员周末会在环岛路椰风寨至“一国两制”之间……“想加入义务救援队的人很多,关键是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和引导,把这些力量科学地分配下去。”有民间救援人员认为。

手记

根源是缺乏统一管理

经常在海边救人的救生队,实际上正是需要“救助”的对象。如果政府部门没有加大投入,没有支持、引导民间力量合理补充,救援力量今后依然会非常“稀薄”。

而从根本上,海边的救生站和救生员欠缺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美丽的环岛路海岸线,欠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羊”。如果这个根本问题没解决,不用说救生力量不足,就连小小的游泳寄存衣服和淋浴,都没有办法解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沧将在大屏山建观景平台 打造新地标俯瞰全市
下一条:厦门海鲜批发价降近五成 市场价将迎来大降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