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不是法餐蜗牛 食用可能感染脑膜炎
2014-07-04 08:02 来源:海西晨报
1
疑问2
非洲蜗牛为啥不能吃?
随后,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大民教授,罗教授告诉记者,这种巨型蜗牛还被称之为褐云玛瑙螺,在厦门较为常见,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寄生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的非洲大蜗牛,则很有可能会感染“嗜曙红细胞性脑膜炎”,“因此,不要随意食用非洲大蜗牛”。
“我摸了非洲大蜗牛应该不会有事吧?”读者@雪芽儿兔 看到本报昨日的报道后开始担心起来。对此,罗教授提醒市民,如果不小心接触了这种蜗牛,一定要记得洗手,因为非洲大蜗牛的黏液中可能有寄生虫。对于这类蜗牛为何在雨后频频“冒”出地面,罗教授告诉记者,由于非洲大蜗牛怕水,所以在下大雨时,便会从浅表土层中爬出来。
疑问3
它们会影响生态环境吗?
那么,这类蜗牛会影响生态环境吗?罗教授表示,作为外来物种,非洲大蜗牛对环境的影响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但危害程度不如另外一种入侵物种福寿螺”。
此外,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精子和卵子成熟期不同),因此它的繁殖速度很快,繁殖能力也较强,一到夏季,厦门的非洲大蜗牛就开始频繁出没,尤为喜欢夜出活动,属于“夜猫子”。
相关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