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男子11岁时被拐三十年被“转卖”9次 至今是“黑户”

2014-03-31 14:58 来源:厦门日报 1

黄忠贵

   黄忠贵


  来厦打工者黄忠贵想摆脱“黑户”的身份,但寻亲未果难以如愿

  他向本报求助,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帮他找到家人恢复户籍

  关于家的记忆

  黄忠贵说,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家中的老幺,从小同父亲和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住在一起。

  他记得家在四川达州“加义县”,父亲名叫黄福财,大哥名叫黄忠煤,二哥名叫黄忠华。

  据厦门日报报道 没有户口本,没有身份证,黄忠贵一直是个“黑户”——自11岁被人从四川家乡拐卖出来,他已孤身在外生活了近三十年。怀着对家人的思念,对身份“转正”的渴盼,他曾踏上寻乡的路途,凭借对家中情况的依稀记忆四处寻觅,却一直无果。他向本报读者热线968820求助,希望知情人为他提供家的线索,帮他回家。

  遭遇

  11岁时被拐

  曾被“转卖”九次

  “我没有家,我想回家。”看到记者,黄忠贵的脸上露出了孩子似的表情,带着哀求,又带着难过。

  在黄忠贵的记忆中,过去的三十多年很艰辛。“十一岁时,我被人从家乡拐卖了,”带着浓重的口音,黄忠贵费力地诉说着。他记得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家中的老幺,从小同父亲和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住在一起。“小时候不听话,经常听坏朋友的教唆,偷家里的钱和吃的,”黄忠贵回忆说,因为顽皮,他曾被父亲用棍子打出家门六次,前五次都是哥哥、姐姐出门寻他回家,但第六次时他却听信了人贩子的话,被拐卖了。

  “被拐卖到福建莆田,给农家做苦工,”黄忠贵说,那时他的工作就是锯树、扛树。大树的重量对于仅有十二岁的他很沉重,但不搬就没有饭吃,“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他在莆田呆了四五年,这段时间内竟被“转卖”了九次,哪家出价高,就把他买回家做苦力。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

  辗转

  被残疾家庭收养  长大来厦打工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和极差的生活环境,让黄忠贵萌生了逃跑的念头,“那年大概是十五岁,一天中午,我趁人不注意逃了出来。”虽然逃出来,他却不知道该去哪儿,沿着公路一直走,饿了就四处捡东西吃,渴了就喝路边的积水,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过了五天五夜,直到遇见了一户好心的人家,“他们收养我,我从此有了养父母。”

  后来,黄忠贵才知道,他从莆田徒步走到了惠安。在惠安,他总算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养父双耳失聪,养母有智力问题,这样的家庭基本没有收入,仅靠田里的收成,日子过得很拮据,“22岁时,我就离开养父母,出门打工了。”黄忠贵说,他先是在惠安做建筑工人,后来到了厦门,就到鼓浪屿上找工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ABB厦门工业中心项目签约 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下一条:第四届南洋文化节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