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餐饮专用油黑幕:3勺“黑油”勾兑1勺新油出售
“路边摊都用这种油,你不要吃”厂房工人私下“警告”记者,并称他们不会吃
暗访厂家发现地:禾山路生产间无防尘措施
盖子被扔在一个桶里面,非常脏。
根据标签的信息,记者在创业园附近找到了“泓达工贸有限公司”,并以想要进货为由进行了调查。
这家公司有三个厂房,其中一间厂房是仓库,里面摆放着一袋袋大豆和一个个桶,桶内是沉淀的黄色固体,这与此前记者在塔埔市场看到的“阿福伯”的沉淀物一致。
另一个厂房是清洁房,其实就是一个简易搭盖,工人正在清洗回收回来的桶。桶里的剩油用高温解冻后,油吸出来,继续留存在一个桶内。空桶冲洗后,经过高温蒸后再进行烘干。记者上前去看,一股烧塑料的浓重臭味扑面而来。
记者看到,工人将盖子扔在一个桶内,与其他污浊物混杂在一起,盖子漂浮在水面上。一些还未蒸的瓶子底下有一层尚未解冻的乳白色油脂状物体。
泓达工贸有限公司最后一间厂房是生产间,生产间外有4个油塔。记者很容易就进入到生产间内,只见小房间内光线微弱,堆满了白色塑料桶,地板油腻腻的,有一个流水线正在往每个塑料桶内灌油,没有任何防尘措施,工人虽然统一着装,但没有佩戴口罩。
这些油每桶大约25升,记者注意到,即便是相同品牌的油,呈现出的颜色也不一致,有的偏棕色,有的偏黄色。“颜色不一样是光线问题,所有的调和油都一样,只是贴的牌子不一样。”工人告诉记者,不同品牌的油其实都是相同的成分。记者看到,这些生产出的油被分别贴上了“阿福伯”、“鹭金香”、“呷香”等标签。
在这期间,装好的油被搬上了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马上要前往后坑。
再次利用回收的油
记者来到对面的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厂房与泓达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类似,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油明确标注着是转基因大豆压榨而成。记者走了一圈看到,堆满空桶的小仓库内摆着一个黑色的铁桶,桶里面装了半桶油。工人说:“我们回收白色塑料桶里剩下的油就倒在这里,还可以再用。”
记者惊讶地问:“回收的油还能再用?你们自己吃不吃这种油?”工人对记者笑了笑,摇头,悄悄地说:“我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什么都知道,三勺‘黑油’(指回收的油)加一勺机器里的油,混在一起调一调,过滤完再灌装,看不出来。”工人特地跟记者强调,不要跟别人说。
“那些炸油条的、卖煎饼的、卖麻花的路边摊,都是买这种油,你不要吃,不健康。”工人说。
这些油的价格是多少呢?该公司负责人说,肯定比小卖部卖得便宜,油就像股票,每天的价格不同,随时打电话来都可以送。
记者在厦门市工商局网站上查询到,厦门市泓达工贸有限公司有注册登记,经营范围是生产食用植物油(全精炼)(分装),其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到今年4月25日。厦门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也有注册登记,经营范围食用植物油(全精炼)(分装),有效期至今年11月20日。(海西晨报暗访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