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千斤“岗头大笼甜粿”亮相
非遗项目:千斤“岗头大笼甜粿”亮相
2月8日,同安区凤岗村岗头洪氏祖祠里举办了“天公圣诞民俗文化节暨厦门市非遗项目‘岗头大笼甜粿’民间制作技艺庆典活动。村民们宰猪宰羊,准备了水果、鸡、鸭等贡品敬拜天公。在现场,两座分别高达1.3米、重达700多斤的大笼甜粿格外引人注意。这也是2011年以来,“岗头大笼甜粿” 第四次亮相。不少村民纷纷前来“讨要”一小块甜粿带回家,以求吉利。
据凤岗村老人协会秘书长洪先生介绍,今年共有36名人员参与制作大笼甜粿,共用4口大锅、8个蒸笼,从初二上午八点蒸到当晚八点才蒸熟,历时12个小时,两个大甜粿重约1500斤。洪秘书长说,甜粿蒸熟后,倒入由8块内刻精美花纹图案的模板拼成的桶内,每层约16至20厘米,每层铺上豆皮和擦上芝麻油分离,以便日后好分拆,逐层加高,直到原料用完。洪秘书长说,原本还要在最上层加叠由糯米粉、蔗糖所蒸的甜粿,倒进一个木模里,形成“瑞狮迎春”的吉祥图案,但由于木模缺失,该村特制作了木质瑞狮摆在甜粿的上层,形成一座壮观的岗头大笼甜粿,敬拜天公。村里不少人纷纷前来讨要一小块甜粿带回家品尝,以求吉利。
正月初十,该村还将举办座谈宴席,邀请村里四百多名当了爷爷的老人前来吃饭,共庆佳节,并将大甜粿切开,分给老人们。
【由来】
为何凤岗会有这个民俗呢?
“岗头正月初九的敬天公民俗活动更具特色,该民俗是村民临值当‘公头时,把’所蒸的大甜粿供在祖祠前敬天公祈福,故誉为岗头大笼甜粿。”洪秘书长告诉记者,清代中期,清政府强征暴敛,岗头百姓苦不堪言,抗捐抗税时有发生。一日同安县令打算“杀鸡儆猴”,遂派官兵前往岗头收税,逮捕敢于抗捐的村民。没想到,第一次行前天气忽变,乌云压境,就停止了行动。第二次决定派兵丁前往,又是狂风大作,雷鸣电闪,行动再次停止。第三次又要前往,官兵刚出城门,就遇到倾盆大雨,官兵被淋得像落汤鸡。连续三次皆未能成行,县令苦思冥想,终悟出“此乃天不从也”,之后不敢再前往凤岗收税。村中的贤达村老知道实情后,合议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那天,由村老合议推选较有名望的4位族老,再推举“公头”(做东),蒸大笼甜粿,主持敬拜天公礼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