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千斤“岗头大笼甜粿”亮相
2014-02-10 17:43 来源:台海网
0
这一民俗自清朝一直延续到1951年,后因客观原因,该民俗在岗头消失。2010年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村民家里发现了一套仍旧保存完好的模板,经考证,是清代遗留下来的。受此启发,又在另一村民家中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模板。一套模板共有8块,可拼成八卦形状。2011年,村里的老人们开始重新将这门有数百年历史的技艺展现给世人,并连续四年蒸制“岗头大笼甜粿”敬拜天公。
2013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式为“岗头大笼甜粿手工制作技艺”颁发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
“我们将继续传承下去,接下来,我们将努力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同安凤岗社区老人协会会长洪振宗表示。
据了解,蒸做甜粿敬天公的习俗源于同安。在闽南地区,甚至台湾、金门、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凡是有闽南族居地的人群,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有蒸做甜粿敬天公祈福的习俗。凤岗蒸做的大笼甜粿正月初九敬天公的习俗及其制作工艺,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特点,堪称闽南一绝。
同安区文史专家耿瀚老师告诉记者,岗头蒸大笼甜粿是古同安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习俗,成功获评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将这一文化遗产弘扬光大。凤岗村老人协会负责人也表示,该民俗活动对促进海内外乡谊联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也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编者按】
昨天是农历正月初九,闽南各地都举行了形式各异的“拜天公”活动:同安凤岗社区蒸大笼甜?@,长泰山重村赛大猪,漳州芗城天宝镇则是猪羊摆起了方阵……
历史上,每年正月,古代皇帝在北京天坛祈年殿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闽南各地的“拜天公”和北京天坛的“祭天大典”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古代皇帝代表的是国家,闽南“拜天公”的主角是黎民百姓,两者在意义上是一致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