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筼筜八桥征名即将截止 勾勒出筼筜湖建桥小史

2014-01-27 09:04 来源:厦门网 1

湖滨中路桥:在淤泥中建成

  上世纪80年代,厦门桥梁建设迎来了第一波高潮。其中,“旧四桥”中的湖滨中路上的两座桥就是在这时建成的。

  湖滨中路北桥是湖滨中路靠近滨北路口的涵桥,建于1984年。这座桥虽然规模不大,但它的作用至关重要,起着将筼筜湖外湖的新鲜海水输送至内湖的重要作用。湖滨中路南桥位于嘉禾园东侧、湖光路口附近,1985年开建,1986年6月建成投用。

  在厦门日报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摄影记者翟培富,曾经用镜头记录下筼筜湖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无数历史瞬间。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去采访湖滨中路桥建设时的遭遇。他说,当时,筼筜湖湖区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溢流。由于湖边垃圾、淤泥太多太厚,载重机械根本没办法靠近,所有建材都必须靠工人肩挑背扛才能运到施工现场。他去采访工程建设情况的时候,只能用木板铺在淤泥上才能接近工地。工人都在没膝的臭泥中施工。

  市府大道桥:攻克技术难题

  市府大道南桥与北桥从1990年开始设计方案,到1994年建成投用以来,在风雨中历经了约20年的岁月。市府大道南桥与北桥当年的设计负责人李少波,回忆起当时的设计过程,感慨很深。

  李少波说,1990年,他主持设计了市府大道南桥与北桥的项目。这两座桥是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的桥梁,其中在横向预应力中还首次成功采用扁锚体系。“在当时,厦门是第一次建造此类结构的桥梁,技术在当时算难的,所有数据全靠手算。”

  除了结构新、技术难以外,当时建造这两座桥梁还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挑战。由于筼筜湖的湖底有厚厚的软土淤泥,当年在设计建造这两座桥梁时,主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则设计成倒梯形板式,不仅使桥梁受力合理,外观也简洁美观;此外,还在桥的两端采用粉喷桩技术,对桥梁地基进行加固,所以,建造过程一切都很顺利。

相关新闻

  请抓紧时间参与征名

  筼筜八桥的征名将于近期截止,市民有好的建议请抓紧时间告诉我们。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8820,或联系本报新浪官方微博“@厦门日报”或本报微信公众平台“厦门日报”,说出您为这八座桥取的名字及名字背后的寓意。

  “筼筜八桥”分别是四座新桥——跨湖滨西路天桥、导流堤1号桥、导流堤2号桥、导流堤3号桥以及四座现有桥梁——湖滨中路北桥、湖滨中路南桥、市府大道北桥、市府大道南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杏林湾岸线景观工程总长26公里打造“厦门版西湖”
下一条:文屏路文曾路鲜花怒放 美景吸引拍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