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学生赵东喆捐献造血干细胞 延续16岁男孩生命
人物名片
赵东喆 生于1991年4月26日,山西太原人。就读于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今年大四。参与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并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福建省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厦门日报报道,今年9月,赵东喆在省肿瘤医院12楼的病床上躺了几天。他并没有生病,只不过在2013年9月25日,捐献了体内264ML的造血干细胞,为延续一个16岁男孩的生命努力。
虽然赵东喆不想承认,但自那次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他已经成了学校里的名人。前阵子,宿舍门口还挂着写有他名字的横幅,欢迎他的归来。而到现在,市区里的广告牌上都还有他微笑的照片,旁边有一行小字——“福建省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走红”
“还是让我从名人变成个人名吧”
谈起自己的“走红”,这个年轻人露出苦笑,“还是让我从名人变成个人名吧。”但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外,赵东喆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转变。他开始挂念起一个不知道名字的陌生男孩,也许不能说陌生,因为那男孩体内有他的造血干细胞。
从外表来看,赵东喆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男生,简单的连帽衫和球鞋。刚见面时话不多,微笑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尴尬。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都不时地提起自己的家人。听着赵东喆对家里的描述,你能很清晰地勾画出一家人的形象——孝顺体贴的父亲,开朗热情的母亲,爽朗好客的姥爷……而在9月份,赵东喆的母亲第一次来到儿子已生活了快四年的地方。
母亲千里迢迢从山西赶来,只是为了支持儿子的一项无意之举——2011年5月18日,赵东喆途经食堂门口的献血车时进去献了血,献血完工作人员按惯例询问他是否愿意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他欣然同意。尽管之前他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印象,只隐约来自于电视上的科学节目。
捐献
他对生命有了更多理解
于是,也就出现了没病没灾的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幕。从头到尾,赵东喆都显得颇为“淡定”。
赵东喆告诉记者,在床上躺了三天,除了得天天打针,也没什么不适应,“就像时间久点的献血”,但这三天反倒成为了赵东喆沉淀自我的宝贵光阴。
“这次经历是对我的馈赠。”赵东喆说。
他说,当时与他住在同层的,多是弥留之际的老人,每当他沿路穿过他们的病房,走进电梯坐到楼下,则看到截然相反的景象——年轻人在门口嬉笑打闹,生机勃勃。
“我只不过坐了趟电梯,很多事却都不一样了。”赵东喆感慨万分。
对他而言,这次经历就像这几年来的一个里程碑,让他突然对生命有了更多理解,还陷入对自我的反思,“我有时候在想我们的动机是否纯粹?或者只不过是为一己之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