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高新区建设美丽厦门 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2
创新驱动
打造海西科技创新示范区
创新是持续美丽的不竭动力,创新平台无疑也是建设美丽厦门的强大助推器。根据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要求,火炬高新区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在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使用、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实施、鼓励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专利申请、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发展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出台政策和完善措施,为园区的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在知识产权、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资金担保、改制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专项扶持,培育指导推动园区企业上市。
此外,高新区还将沿着新生企业成长路线,结合创业创新需求,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创业项目,抢占产业新热点和制高点。大力建设现代企业加速器,围绕新增 “瞪羚企业”(产值在3000万元-2亿元的高成长企业)的各种快速扩张需求,给予物理载体、共性技术支持、管理咨询、金融支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大幅提升企业孵化及加速成长能力。
建设大学科技园,构筑一个集科技成果应用转移或转化、高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高尖人才培育培训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科技服务体系。
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也是火炬高新区下阶段创新驱动工作的一大重点。高新区将加快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的建设,吸引一大批境内外创投机构、基金公司落户园区,形成超百亿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初步搭建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资本平台,打造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示范区。
3
对台合作
深度对接台湾高新产业转移
火炬高新区根植于厦门经济特区,具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政策环境、政府服务、基础设施、生活条件、人才资源、企业经营成本、产业链条完整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已经成为台湾优势科技产业西移的重要聚集地。
根据《行动方案》部署,火炬高新区下一步将做好、做实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打造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战略性枢纽,特别要利用高新区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先行先试,加强对接台湾拥有领先技术、在全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在此设立营运中心。深度对接台湾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海洋高新、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的转移。依托台湾学者创业园、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台湾光电子孵化器,大力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实施两岸名校大学产学研合作,努力转化其科技成果,力争吸引各类台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专业咨询机构、培训机构及科研促进机构等),设立两岸合作研发机构,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技术成果鉴定和信息发布中心,大力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
4
支撑“智慧名城”
建设智慧厦门“总后台”
“厦门打造‘智慧名城’行动,也为火炬高新区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黄如欣告诉记者。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产业是高新区的第二大产业,现形成了以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整机产品为龙头,向基础元器件、配套件、外部设备、IT服务等方向逐步延伸的产业链,有望打造成为海峡西岸日用电子消费品研发生产基地。高新区将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参与厦门“智慧名城”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及其应用示范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