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听海洋专家讲故事 一睹“蛟龙”号真容

2013-07-17 11:52 来源:厦门网 0

停泊在东渡港的“向阳红9号”科学考察船

  停泊在东渡港的“向阳红9号”科学考察船,可见到后甲板上的“蛟龙号”。

  什么是冷泉

   ●冷泉是指来自海底沉积物中含有硫化氢、甲烷及其他富碳氢化合物的流体在海底表面渗漏活动。相对于海底热液喷口,冷泉流体与海底温度相近,故称为“冷泉”。

  ●与冷泉相关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科学界的热点。

  在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冷泉只有一处,就是在南海的东北部。

  蛟龙往哪游

  7月19日,“向阳红09”将起航奔赴更远的太平洋作业海区,届时,“蛟龙”号将再度下潜执行科考任务。

  7月12日清晨,搭载“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返航停泊厦门。从6月10日自江苏江阴出发至7月10日,“蛟龙”在南海特定海域共完成了10次下潜任务,其中冷泉区6次,海山区4次。除了探访光怪陆离的海底生物世界,也带领科学家们逐步揭开海底冷泉区能源矿藏的神秘面纱。

  昨日上午,本报记者提前登上停泊在东渡港区的“向阳红09”船,近距离一睹“蛟龙”号真容,听海洋专家讲述“蛟龙”入海的故事。

  【船】

  穿上“救生衣”

  “胖家伙”下海可潜7000米

蛟龙头部

  蛟龙头部

 蛟龙尾部

  蛟龙尾部

  在“向阳红09”的船尾甲板上,“蛟龙”号潜水器静静地“躺”在半空铁架上。这个长约8米、宽3米、高3米多的潜水器看上去是个圆乎乎的“胖家伙”,舱门口上方有延伸出的许多“小触角”,经介绍才知道是摄像设备和水下灯。

  “蛟龙”号的全身都有高科技保驾护航。舱体含有浮力材料,好比穿上了一件救生衣。舱体侧面突出的“小耳朵”,其真身是声呐探测器,用以保障潜水器在漆黑一片的海底“不撞车”。

  去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曾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为了令“蛟龙”能在深海中承受低温和高压的双重考验,设计者们还特别改进了它的液压系统,同时还加装了GPS定位装置,保证潜水器即便在恶劣天气完成水下作业后,也能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返回。

  现场,一名潜航员这样形容自己的深海驾驶体会——好比开直升机,常要不停上下。当然,对身体素质极佳的潜航员来说,这算不了什么。

  据说,曾有一起下潜的科学家因长时间蜷缩在舱内觉得身体酸痛,同时也因潜水器浮动时而产生的温度变化而略感不适,但当被记者问及时,潜航员却直言“没什么感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到社区医院开中药有望享受500元购药优惠
下一条:网络疯传薯片饼干“美味杀手”遇火就燃(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