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500多个咪表、1000多个车位,几欲名存实亡
咪表缺乏法规支撑
在很多市民的回忆里,咪表在2004-2006年的时候,还有一定威慑力。“当时我一看到催款违规单就紧张,四处打听要到哪里补交钱。”私家车主吴先生说。
2004年10月起,中山路改成半步行街,门口的停车位被商家长期霸占,停车一片混乱。“我们只用了43个咪表,就解决了问题。”咪表公司一位管理人员介绍,中山路的停车不仅变得秩序井然,而且还留出了空间摆放箱式绿化。
但短短几年之间,咪表今非昔比。
上述咪表管理人员分析,咪表遭遇的尴尬,根源在于没有“法律武器”。导报记者查询与咪表有关的政府部门文件,只有一份从1999年9月1日起实施的 《厦门市城市道路汽车停车临时占道收费管理的暂行规定》,由市城管办颁布。
《暂行规定》明确,停车不缴费,可以锁车、拖车,车主还要支付 “锁车费”。然而,《暂行规定》是效力最低的文件,其后更高级别的法规,都没有支持。
这也正是咪表公司的“心虚”之处。对那些停车不缴费的车辆,巡查员没有执法权,只能贴贴单。而越来越多人发现:咪表停车不刷卡,车子照样可以年检!
“为什么咪表在香港应用得好?因为在香港停车超时,不缴费会受到高额罚款,达到一定时间不处理,车子会被政府直接拍卖。”到过香港的市民彭先生说。
被免费车位“驱赶” 咪表公司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催款,但一来成本太大,二来遭到质疑:为什么有的道路划出免费的停车位方便市民,而咪表却要收费?
湖滨北路的育秀里社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育秀路与育秀东路之间,有一条小路,有20个咪表39个停车位,必须收费。可是,旁边有两条位置更加显要的道路,却划了一大批不收费的车位:一条是育秀路,一条是湖滨北路。
“那么多的车位不收费,为什么咪表就要收费,这能让人信服吗?”私家车主王先生是质疑者之一。
据市城管办统计,全市的道路停车位共有2.3万个,其中岛内1.4万个。“据我所知,除了中山路的几百个路边停车位要收费外,其它的上万个路边车位,都是不收费的。”有业内人士介绍。
一位咪表公司管理人员分析,大量免费车位诞生,以致咪表停车收费难以执行。
今年8月份,咪表管理公司试图通过几个月的宣传铺垫,集中在汇文路后面的咪表车位劝导车辆刷卡停放,但效果欠佳,无疾而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