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荣获平安"奥斯卡"奖全国政法综治最高荣誉
关键词
打防并举
“清网”战果厦门排名全国第三
“厦门很安全,深夜上街也不会害怕。”这是美国外教ShariStafford对“平安厦门”的直观感受,她已经在厦门生活了17年。
“平安”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会。外教ShariStafford的这种心安,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让厦门更安全,让市民更安心”目标,正好不谋而合。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平安建设的“晴雨表”。厦门始终把增强群众安全感作为平安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严打严防,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
一名背负特大贩毒案的大毒枭,在零下6摄氏度的雪域高原被抓获;为了抓到他,思明禁毒大队的民警在雪地里连续蹲守7天7夜,手脚一次次被冻僵。两名翔安公安分局的民警,在狭小的空间里和身高1.8米、体重超过100公斤的悍匪殊死搏斗;制服对手时裤子已经染红,分不清究竟是自己的血,还是逃犯的血……始于2011年5月的“清网行动”中,厦门警方追捕、劝投逃犯2119名,清网率高达91.79%,在全省排名第二,在全国36个大城市中排名第三,其中抓获公安部B级逃犯2名、部督逃犯1名、省十大逃犯4名、省督捕逃犯4名。
去年4月1日,厦门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综合警务改革。目前全市派出所警力比改革前增加86%,每天大约有190辆巡逻警车、350辆摩托车开展动态巡逻,路面警力超过1800人。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明显提升,“两抢”、盗窃汽车等路面警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群众对交通事故处置满意率达96%,创近年来新高。
“屯警于路,警灯闪烁,市民看了心安,不法分子看了心虚。”一位警方高层在去年底的警务改革总结会上如是说。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刑事案件破案数、打团伙数、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数分别比增16.63%、29.4%和17.56%,“破案会战”战果位列全国第一档次。
关键词
纠纷调处
无讼社区厦门经验成全国“样本”
去年,禾山社区一对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空调外机滴水问题,差点从吵架升级为“武斗”。禾山法庭的社区调解员连建良当了“和事佬”,双方最终一笑泯恩仇。
“平安”,除了意指“安全”外,有人认为,它还包含另一层意思——立足于祥和、和睦的未雨绸缪,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空调外机滴水、邻居琐事纠纷,看似是小事,矛盾却很容易升级。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2009年,厦门在全省最早启动了“无讼社区”建设。
小嶝社区,一座曾经炮火洗礼的对台前线小岛,是厦门“无讼社区”的发祥地。几年来,岛上纠纷诉前调解、和解率、调撤率均达到95%,简易程序开庭率100%,无一件出现上诉、申诉或不能执行情况。
截至去年底,“无讼社区”已在全市475个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94%以上的纠纷在基层社区得到及时化解。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已有99个社区实现了全年没有诉讼案件。“无讼社区”的厦门模式,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肯定,成为当前全国矛盾纠纷调处的一个样本。
除了“无讼社区”,早在2005年,厦门就通过立法,建立警民联调、诉调对接、“三调联动”等工作机制,推动多元调解格局的不断完善。目前,在卫生、商贸、劳动、社保、物业等16个行业领域和工业园区、商贸中心区、外口聚居区等特定区域,已成立了18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仅去年一年,就受理纠纷2413件,调解成功2387件,调解成功率达98.92%,基本实现“楼宇内纠纷楼宇内解决、商圈内矛盾商圈内化解、行业内问题行业内消化”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