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机动车即将破百万 近六成受访者支持限行或限牌

2013-04-19 14:49 来源:厦门网 0

缓解交通压力有必要限制私家车 

  百万时代到来,厦门交通无疑“鸭梨山大”,那么限制私家车能缓解交通压力吗?

  在287份有效问卷中,52.61%的人认为,有必要通过限制私家车来缓解城市交通,尤其是那些没有车且不准备购车的人,72.04%的支持限制私家车,但是准备购车的和有车的人中,一半以上不认同限制私家车可以缓解交通。

  “如果公交系统很完善,道路规划也做到位,私家车与交通压力根本就没有直接关系。”虽然刚买了车,但按受访者吴刚的家庭组成情况,还需要再买一辆,所以在他看来,即便限行或者限牌,买车的计划都不会改变。

  在287份有效问卷中,因为刚需而不放弃买车的还是多数。

  调查显示,即便实行了限行或者限牌,仍然有39.44%的人,因为对汽车的刚性需求,而不放弃购车计划。相比之下,因为上牌难度加大可能放弃购车的,也有27.09%的比重。

专家解读

  找出交通体系的“短板”

  黄若谷(厦门市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在厦门市汽车流通协会中,黄若谷主要负责汽博会的相关事宜,在他的印象里,十几年前,全国汽车只有几百万的生产规模,而去年,这个数据已经达到2000万,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厦门也“水涨船高”。

  黄若谷还记得,2006年,厦门举办第一届海西汽博会,当时2万平方米的展厅集中了48个品牌,展会规模一下子在各地的汽博会中崭露头角。

  “但如今看来,当时这个规模真是太小了。”黄若谷说,去年,汽博会展销面积7万多平方米,吸引国内外81个品牌参展,而今年预计品牌数量将达到85个,展会面积则有望突破8万平方米。

  展会规模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参展商的销售也猛增不少。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第一届汽博会现场成交额6500万元,而去年,现场成交5200辆、11.37亿元,增幅达到17.5倍。

  给厦门经济注入无限活力的同时,汽车被各界看作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始作俑者。

  “任何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厦门也有本身硬件方面的客观条件,应该说,现在厦门的交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交通体系赶不上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所致。”黄若谷说,归根到底,这是个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快“短板”发展才是关键。

拥堵与限牌是不是反比关系?

  汽车销售与交通拥堵,究竟有多少直接关系?恐怕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可一旦限牌、限行,还是会有人放弃买车。

  27.09%,这个占比不是个小数字,对车市来说,将会是一次重创。

  这几年,厦门的交通一直试图通过修路架桥来缓解拥堵,但效果差强人意。修路架桥、限牌限行,从本质上看都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式策略。而拥堵的源头———单一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高度汇聚公共资源,始终没有根本性改变。

  如今的厦门,百人拥车率已超过香港,但交通却无法与香港同日而语。在香港,似乎车商的算盘与交通政策从来就没有正面“交集”过。原因很简单,因为香港的公共交通覆盖率高达90%。

  厦门正在建地铁,正在挖下穿通道,但愿它们能为厦门交通解决切肤之痛,能为厦门道路拥堵解开锁喉之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僵尸车”起火疑因天热自燃 明火持续了40多分钟
下一条:“国五条”限购令引厦门购房式离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