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揭开车流乞讨个中骗局 她们骗了厦门市民的爱心

2012-12-21 08:18 来源:厦门网 1

  红绿灯路口的乞讨乱象,见诸报端的已有不少。早在两年前,本报就曾大篇幅报道SM路口车流中的这些乞讨者。时至今日,“扰车”现象不见遏止,反而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乃是这些乞讨者“食髓知味”——他们总能遇到或善良或慷慨的司机。其实不论这些乞讨者的“真”或“假”,哪怕仅仅是出于对他们本身安全的考虑,这样的行为,都不应该被纵容。

  而我们更想说的是,我们的善良,不被利用。

  她们清一色身穿棉衣棉裤,头戴粗布头巾,脸颊通红,手背上有梅花状刺青,端着饭碗,穿梭于车流中,或鞠躬作揖,或敲打车窗,或用鸡毛掸子扫擦挡风玻璃,然后伸手向司机讨钱。如果司机不给钱,她们便马上选择下一个目标,动作机械而又熟练。

  她们不是流浪者,却如候鸟一般,每年冬天准时从西北来到南方。她们来自甘肃省岷县,都是有房有地的农妇,在农闲时成为“半职业乞讨者”,一天下来,能讨要到不少钱。

  本报记者对她们连续观察了一个星期,初步摸清了她们的“底细”,并把情况向市民政局反映。昨日下午,厦门市救助管理站连同江头派出所在SM十字路口一共劝离了十个车流乞讨者,其中甘肃岷县农妇占了绝大部分。救助站答应帮她们买火车票,她们承诺,从今天起,即刻启程回家。在厦门乞讨期间,她们不仅扰乱了交通,还欺骗了厦门市民的爱心。

  本报记者多方求证,带您逐一揭秘她们乞讨背后的真相。

  骗局1

  因受灾乞讨

  真相:来自“职业乞讨村”,当地不乏靠乞讨致富盖楼者,有个乞讨者曾自称是当地“楼王”

  12月14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SM城市广场十字路口,这里聚集了许多包着头巾的乞讨妇女。她们都自称是甘肃岷县人,家里受灾,庄稼、房子都被水冲走了,“没饭吃,活不下去,所以出来乞讨。”

  昨日,在市救助站,记者看到这些乞讨者身份证上写的地址都是甘肃省岷县小寨乡或中寨乡,而这些地方,都是有名的“职业乞讨村”。当地很多人因乞讨致富。据《青岛早报》记者探访,很多在外乞讨的人,家里都盖起了大房子。

  本报记者日前先后致电甘肃省岷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和外宣办。当地官员告诉记者,今年五月,岷县确实遭受水灾,但经过政府救助,“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不存在无家可归的农民。”

  记者后来还在这些乞讨者常光顾的一家大排档了解到,其中一名乞讨妇女曾告诉老板,她在镇上拥有一座二层楼房,是当地的“楼王”。

  骗局2

  独臂擦车窗

  真相:其实根本不是残疾人,只是把手臂收在衣服里

  12月14日,记者在SM路口采访乞讨者时,旁边突然冲出一位矮胖妇女,对接受采访的乞讨者大声呵斥。记者后来从救助站了解到,这名妇女姓舒,每年都会来厦门。记者观察几天发现,姓舒的乞讨者乞讨时都用左手,要兼顾拿鸡毛掸子和讨钱,而右手则是空空的袖子。

  然而,令记者震惊的是,到了救助站后,这名舒姓乞讨者竟奇迹般地伸出了右手。“我知道这个人,她每次都是伪装成残疾人在乞讨,每年都会来厦门,被送进救助站好几次了。”市救助站仲纪坤副站长告诉记者。另一位装成“独臂”的乞讨者,在救助站内也原形毕露。

  骗局3

  互相不认识

  真相:一起在蔡塘租房住,几乎每天都结伴到一家大排档吃饭

  在SM十字路口,记者每采访一个乞讨者,对方都回答说是单独来的,不认识其他乞讨者。然而,12月19日晚22点,记者“跟踪”其中一个乞讨者的时候,她们先后从吕厝坐上88路公交车,在蔡塘下车。翻越过隔离栏后,她们在村口汇合,还在夜市里挑选了一些饰品,随后便在村口大排档吃饭。“她们不是亲戚,就是老乡。”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她们住哪?受访的乞讨者说,露宿街头或者火车站。事实证明,这个说法也是假的。19日晚22点30分,记者亲眼看到她们三五成群走进蔡塘的一座出租房内。附近商店老板告诉记者,她们都住在一块,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群人早出晚归,但没想到她们是乞讨者。

  记者还在晚饭时间追踪这群乞讨者来到蔡塘一家大排档。大排档老板娘告诉记者,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吃饭。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一硕士生频频在图书馆行窃 还自称“怀才不遇”
下一条:同安200多名教师研讨会上学技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