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合唱团爆红的背后原因 揭秘其成长因缘

海西晨报   2018-06-01 09:39

­  2017年12月,厦门六中合唱团以一曲《青花瓷》跃入大众视线。他们受邀登上央视,走进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用《山居秋暝》《稻香》《我的梦》等征服了大众的耳朵;近日,厦门二中合唱团也因去年音乐会的一段现场视频《大鱼》“走红”……关于厦门中小学生合唱团的消息不绝于耳。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鹭岛,他们惊喜地发现,“走红”非意外,而是早晚的事。

­  目前,厦门全市中小学生合唱团总数尚无精确数据,但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全市中小学校基本都有合唱团。像厦门六中、二中合唱团这样的实力团还有不少。他们不仅活跃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合唱比赛中,甚至走出国门,在国际合唱比赛里屡摘大奖,有“获奖专业户”之称。

­  有人将此谓为“厦门合唱团现象”。中小学生合唱团这么火,折射出的是厦门在音乐教育上的努力。近年来,厦门对美育的投入逐渐增大,从五缘音乐厅即可看出。目前,五缘音乐厅免费对学校开放,一年有30场至50场合唱活动在这举行。此外,平台搭建、观念转变、音乐氛围营造等亦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  原因1

­  市级平台,带动合唱氛围

­  在与各合唱团沟通过程中,“鹭岛少年”是个高频词。鹭岛少年合唱是市教育局为全市中小学生打造的合唱艺术演出品牌,含各种合唱比赛、展演等。在这一平台上,厦门中小学生合唱团切磋技艺,指导老师互相交流,集中展示着厦门艺术教育成果。

­  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洪建军介绍,合唱是中小学学生中最普及的一项音乐性活动,门槛低,深受学生喜爱。鹭岛少年品牌的打造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培养、挖掘更多优秀合唱团,也让合唱团通过平时的训练等做好美育工作。

­  据了解,全国仅厦门有“鹭岛少年”这样的全市中小学生合唱平台。多位合唱团指导老师表示,感谢这一平台的搭建,也为厦门有这样的合唱平台感到骄傲。

­  原因2

­  以强带弱,迎来百花齐放

­  合唱比赛终究是比赛,最终要争个强弱。不过,在许多合唱团的指导老师看来,比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百花齐放将取代百团大战。“现在第一第二都不重要了。在全国、在世界,厦门中小学生合唱已经到了一个水平,现在要的是共同发展、各具特色。”一位合唱团指导老师告诉记者。

­  这样的观念已成为许多合唱团的共识,并付诸行动,自发自觉“以强带弱”。厦门二中合唱团指导老师苏晶亦指导着东渡小学合唱团。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协作下,东渡小学合唱团成长迅速。

­  洪建军告诉记者,为了让厦门中小学生合唱水平再上新台阶,市教育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鼓励合唱团积极参与全国、世界的比赛;请进来则是邀请专家指导老师、学生。

­  值得一提的是,市教育局成立了厦门教师合唱团,通过平常的培训、演出和交流,他们将更多更专业的合唱知识、技巧传播到了校园里。

­  原因3

­  敞开校门

­  音乐人来助力

­  厦门被誉为音乐之城。中小学生合唱团的发展与厦门浓厚的音乐氛围不无关系。与中小学生合唱团共成长、共发展,厦门音乐人乐意之至。

­  以六中合唱团为例,指导老师徐聪为厦门阿卡贝拉人声乐队醒耳人声成员。此前他们就将《鱼歌》改编并以此参加音乐厦门十佳歌手选拔赛。此次,六中合唱团在原有基础上再调整,才有了全国观众所听到的合唱团版本《鱼歌》。

­  不仅如此,在得知合唱团将演绎《鱼歌》时,歌曲创作者苗子、原唱黄滢滢也积极出谋划策,至今持续关注着,并与合唱团老师保持联系。

­  如今在厦门,无论是学校的合唱团,还是社会组织的各种合唱团,相辅相成,为厦门带来浓浓的合唱氛围,共同书写了厦门合唱的新篇章。(海西晨报记者陈佩珊)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一季度厦门552个项目
  • 找寻历史记忆,弘扬“文龙精神”!专家齐聚
  • 苏迪曼杯羽球赛上午在厦开启战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