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厦门市临床血小板用量持续攀升 血站周转较为紧张

厦门日报   2017-12-26 11:50

­  【原因】

­  1需求量增加

­  厦门市医疗条件优化、临床手术量增加,血小板需求量更大

­  2捐献量没增

­  采集要求较高,加上有市民心存顾虑,使得捐献人数较为固定

­  捐献者正接受血小板采集。

­  “最近,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许多求助消息,血小板好像有些紧缺,所以想来捐献。”上午8点不到,舞蹈老师林瑶瑶便早早地来到厦门市中心血站门口等待。

­  据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厦门市临床血小板用量持续攀升,相较去年的献血量、使用量来说,增长了近18%。12月至今,厦门市血小板用量仍呈递增态势,血站周转较为紧张。

­  为何供不应求?

­  捐献人数较为固定 临床需求量增大

­  据统计,今年来,厦门市共有5000余人次捐献机采血小板。

­  然而,看似“庞大”的数据背后,却有着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每日的血小板采集量只能勉强应对各家医疗机构当天的使用,紧张时,还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是为什么呢?

­  “临床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大。”市中心血站宣传招募部主任曾晓新告诉记者,血液是手术的重要支撑,而医疗机构对其的需求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厦门市医疗条件的优化和临床手术量的上升,对于血小板的要求量也在提高。

­  另外,血小板的保存时间短――只有5天。因此,一般情况下,为避免资源“过期”浪费,血小板的采集和供给均遵循医院预定、志愿者招募、机采捐献的流程来进行。一段时间下来,对血小板捐献有所认识的、愿意捐献的志愿者人数逐渐“框定”在2000人左右。较为固定的捐献人数与不断攀升的需求量相比,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  “随着众多新医院的落成和床位的增加,未来,用血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曾晓新推测说。

­  有没有办法缓解?

­  多次献血者 可“转型”血小板捐献

­  “不论有没有指定捐献对象,只要献了,就能帮上有需要的人。”林瑶瑶说,这已是她第二次捐献血小板了,今后若有需要,她还将继续参与。

­  据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血小板是成分血的一种,在止血、伤口愈合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血小板捐献也与普通献血有所不同――它对于捐献者的要求更高,除了符合献全血的全部要求外,还需要检测其血小板计数;捐献耗时更长,一般为60至90分钟,但捐献间隔却只需要2个星期。

­  “血小板的捐献人数不足,主要因为市民还不够了解,还有顾虑。”血站工作人员说,其实,血小板捐献是在一套完全封闭的管路中进行,血液和血细胞分离机没有任何接触,不会造成交叉感染,是绝对安全的。

­  近期,由于临床机采血小板仍在持续大量使用,市中心血站希望能有更多曾多次献血的定期献血者“转型”参与血小板捐献。若市民有意向捐献血小板,可前往市中心血站或位于集美区盛光路566号厦门市第二医院总院内的集美爱心献血屋。献血前,请拨打热线2296787或6061778进行咨询和预约。(文/图厦门日报 记者 罗子泓)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企业获颁经营者公平竞争合规管理体系认
  • 全省“橄榄球小勇士”齐聚鹭岛
  • 台湾特色产品亮相第二十届海峡旅博会 金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