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鼠常光顾铁路电线杆 厦门供电工作人员很头疼
在哪里?
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的荆西、西洋等接触网区,周边森林茂密,飞鼠数量不少,也成了事故多发地。
为什么?
铁路周边树木少,飞鼠从森林中滑翔至铁路附近时,往往以电线杆为落脚点,一不小心就会撞上电瓶。
怎么办?
铁路线路段较长,沿线电线杆又较多,目前没有较好的防范措施。厦门供电段的工作人员也很为难,只能加强巡查。
【百科】
飞鼠
飞鼠即鼯鼠,是对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飞鼠的前后肢之间有带软毛的皮褶,称飞膜。飞膜可以帮助飞鼠在树林间快速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般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飞鼠只能滑翔,不能做真正意义上的飞行。
在航空领域,“小鸟撞飞机”是一大难题,小鸟一旦发动“自杀式袭击”,飞机也没辙。在铁路交通领域,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的辖区内,也有一种动物,常常会搞“突袭”,让厦门供电段工作人员头疼。这种动物就是飞鼠。
昨日(1日),记者向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详细了解了此事。
【现象】
飞鼠撞电瓶 一年二三十起
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工作人员说,在供电段的荆西、西洋等接触网区,周边森林茂密,每到夏季,就常会发生因飞鼠而引起的事故。“由于铁道周边树木少,而电线杆又较多,飞鼠从森林中滑翔至铁路附近时,往往以电线杆为落脚点。”厦门供电段工作人说:“若是单纯的落脚倒没事,可是飞鼠们往往会撞坏电线杆上的电瓶,导致电瓶短路。这样一来,不仅飞鼠自己会被电死,还会导致该电线杆附近的变电所忽然跳闸停电。”
“今年截至目前已发生了三四次,去年、前年平均每年有二三十次。” 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西洋接触网区工作人员说,“飞鼠撞电瓶”的多发时间在夏秋季节的夜间,即每年七到十一月的夜里七点以后。“根据我们的经验,夜晚是飞鼠外出寻食的时间,所以夜间比较多发,我记得最晚一次是在凌晨三点多。”而且这些飞鼠的体型还都不小,有些飞鼠头尾长度达到六七十厘米了,宽也有三十厘米左右。
南昌铁路局厦门供电段荆西接触网区的工作人员,在七月底才刚刚遭遇了一次“飞鼠撞电瓶”。荆西接触网区工作人员说,当时是晚上七点半左右,变电所忽然跳闸停电,于是他们根据故障显示仪指示的位置,找到事故电线杆,果然在电线杆附近的铁轨边上捡到了一只被电死的飞鼠。“我们也是苦笑,果然又是这家伙在折腾我们。”
【影响】
列车瞬间断电 还会烧坏设备
厦门供电段工作人员说,“飞鼠撞电瓶”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扰,因为变电所时常突然断电,会导致他们无法对行驶中的列车进行供电。“不过电瓶上都设有保护措施,一旦跳闸,会自动再次重合闸,也就是再送一次电,因此断电时间仅有短短一瞬间,不会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工作人员说:“飞鼠一旦造成电瓶短路,往往会因为电流泄露造成过热,烧坏电线杆上的其他设备,我们就需要进行更换。”
面对飞鼠的“自杀式袭击”,厦门供电段的工作人员能做的也只有“见招拆招”。“每次突发跳闸,我们都要出去巡查,找到事故电线杆,确定是否是飞鼠引起的,并更换损坏的设备,检查保护措施,是否有成功重合闸,若没有则人工进行重新送电。”工作人员说:“其实,看到飞鼠被电死,我们也很不忍心,但目前没有较好的防范措施。因为铁路线路很长,沿线的电线杆又较多,且一些森林地区可能是因为生态环境较好吧,飞鼠数量也不少,简直是‘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