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赤潮:厦门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出海采样监测
●同安海域:
赤潮已经消亡
●西海域:
赤潮面积减至8平方公里
·A3·
本版文字/晨报记者 郭钦转
近一周以来,厦门同安湾海域、西海域发生无毒赤潮,厦门市赤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3日启动赤潮灾害三级响应。
根据要求,从6月29日首次监测到同安湾海域发生赤潮开始,厦门每天开展2次巡航观察和采样监测。
昨日8:30,晨报记者跟随市海洋与渔业局应急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乘坐一艘公务小艇,从厦门海洋管理公务码头出发,开始当天的赤潮巡航观察和采样监测。
其实,共有两条船对全厦门海域的海水情况进行每日监测。晨报记者跟随的这条船,负责厦门西海域、南海域,分别在公务码头海域、白石炮台海域、鸡屿海域、宝珠屿海域4个点进行取样。
公务艇在海上足足航行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采样的4个点。每到一个点,两名工作人员就会到甲板上采集海水样本。
他们往采集到的样本里滴进一些黄褐色的溶液。据介绍,该溶液为鲁哥氏液,也被工作人员称之为固定剂,作用是固定海水样本中的微生物,防止部分微生物样本在运输的过程中分解。
根据本周三的赤潮监测情况,初发赤潮的同安海域的赤潮已经逐渐消退,只有西海域北部还存在赤潮。因此,当船艇来到位于西海域北部的宝珠屿附近时,工作人员在这里逗留了更多时间。除采集海水样本外,他们还仔细地观察了海水情况。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赤潮的第一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这种赤潮发生时,肉眼看不出来,需要拿海水样本到实验室里研究才能知道结果。
昨日下午,最新的赤潮监测情况报告新鲜出炉:同安海域的赤潮已经消亡,西海域的赤潮面积也从12平方公里减少到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目前厦门海域的赤潮情况已经持续好转。S7707035
昨日,工作人员在宝珠屿附近海域进行海水取样。
原标题:追踪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