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赤潮灾害最新情况:厦门同安湾后田附近海域发现赤潮

台海网   2017-06-13 10:14

  据福建日报报道 1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继续组织监测单位对福建省近岸赤潮海域开展应急监视监测,结果表明:泉州、漳州有毒链状裸甲藻赤潮仍在持续,但赤潮面积总体下降。其中,惠安海域赤潮面积仍维持为10平方公里,漳州近岸海域赤潮面积大幅缩减为0.8平方公里。另外,厦门同安湾后田附近海域新发现1起无毒旋链角毛藻赤潮,面积约5平方公里。

  贝类麻痹性贝毒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目前,福建省近岸赤潮海域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1日,泉州石狮海域测得密度为4.5×10^4个/升,明显下降;泉州惠安海域密度为1.8×10^6个/升,基本维持;漳州龙海海域密度为1.8×10^6个/升,基本维持;漳州漳浦海域已未检测到该藻种。

  10日,漳州海域采集的13个贝类样品中,3个检出麻痹性贝毒,其中2个检出样品未超标,1个样品超出限量值29.8倍。

  从连日来漳州海域监测结果看,贝类麻痹性贝毒含量与赤潮发生区域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呈正比关系;目前,赤潮海域链状裸甲藻细胞密度和赤潮影响面积均呈明显下降趋势,麻痹性贝毒含量和检出率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全省专项应急监测工作启动

  1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根据《福建省重点养殖海域专项应急监测方案》,在全省沿海重点贝类养殖海域开展水质、赤潮生物以及贝毒监测工作。对已发生赤潮海域每日一测一报;其他海域每周加密监测2次。对已关闭养殖海域每周开展1次贝毒监测,未关闭的养殖海域每2天监测1次。

  同时,省海洋与渔业厅还成立专家工作组。由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省水产研究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国家海洋局宁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等单位抽调有关专家组成,为本专项应急监测任务提供技术指导。

  下一步,省海洋与渔业厅将继续密切监视监测赤潮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开展有毒赤潮新藻种专项攻关研究,进一步强化赤潮发生预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

  原标题:我省近岸海域赤潮面积总体下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厦门市总工会:发力供需两端,服务发展创新
  • 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一季度厦门552个项目
  • 找寻历史记忆,弘扬“文龙精神”!专家齐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