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叶民族的家训记忆:几度颠沛流离 幸得矢勤矢俭

闽南网   2016-11-10 10:06

  闽南网11月10日 在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叶辉龙的记忆中,每年到同安祖家“佛岭堂”祭拜,是叶家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叶民族在介绍祖庙里的书法作品

叶民族在介绍祖庙里的书法作品

“佛岭堂”叶家因娶郡主,建成了如今的郡马府

“佛岭堂”叶家因娶郡主,建成了如今的郡马府

  令叶辉龙感觉郁闷的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海沧一脉叶氏与“佛岭堂”族谱存在着几代人的断层。“我们究竟来自哪里,我们的先辈是谁,为什么来这里……”为了解决叶辉龙等族人的疑惑,叶民族作为佛岭叶氏族谱的主编,也一直在为还原断裂的这段历史,搜寻着相关的资料。

  近古稀之年,叶民族参与主编了(佛岭)叶氏家谱,始终在为还原一部完整的叶氏族谱而努力,“遐迩宗族,一本南阳,互相亲爱,视同一堂”,在叶民族眼中,家训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传承、立身之本。

  “三学士”开闽定居

  高僧佛印也是“咱厝郎”

  作为世界叶氏联谊总会佛岭堂宗亲理事会、厦门市同安区南阳郡马府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叶民族说,佛岭叶氏一支,始祖名为叶洙,唐懿宗升任三学士,之后随着王审知入闽,辅佐闽王朝政,因择居同安佛子岗之岭下,后裔便以“佛岭”为堂号。

  “各执一业,毋怠毋荒,矢勤矢俭,力图自强,百行之本,首在伦常,孝亲事长,必敬必莊,婣睦任恤,诚信是将,行之有常,物望孚乡。”如叶氏家训劝诫子孙,在不同行业中,不要懈怠、荒废,应该始终坚持勤俭持家,奋发图强;不管做什么事,要顾念伦理道德,孝顺、尊重长辈,处理好与邻里关系、体恤贫苦,以诚信为根本,重在持之以恒,切忌见异思迁。千百年来,佛岭一脉人才辈出,践行祖训,“首在伦常”,有上述死谏被放逐的叶翘,“婣睦任恤”,有与苏轼有莫逆之交的佛印禅师,“孝亲事长,必敬必莊,婣睦任恤”有积德累仁、妻贤夫能的郡马叶益……

  “家训贵在传承,除了文字外,可能要具体到一个小家,甚至某个个人。”在着手整理族谱之初,叶民族对家训知之甚少,但通过与父亲40多年的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却看到最真实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家训传承。

  “回国前,两个大皮箱的红包,

  父亲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

  1944年出生,1949年回国,今年72岁的叶民族的童年,其中5年是在国外度过的。

  在叶民族眼中,父亲是个传奇人物:无师自通,通过祖辈传下的书籍自学成中医;精通孔孟,却对西学十分推崇认可。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从店员慢慢熬成了有工厂、药房的励志华商。

  虽说家境不错,叶民族却觉得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安逸,不仅身为老板的父亲忙里忙外,母亲每天还去做小工,帮人剥豌豆。叶民族记得,身为医生的父亲有两个大皮箱,里面有数不清的红包。叶民族相信,如果打开那些红包,再困难的日子或许也有转机,但父亲却把这份富贵尘封在了箱底。

  出于对生存环境的考虑,1949年,父亲带着年仅5岁的叶民族回国。登船前,穿着一身旧西装的父亲把2个皮箱的红包赠送给了当地的红十字会,希望救济留在国外,身处困境中的同胞们。

  回国后,叶民族一家又开始了新的生活。没有了优越的生活,母亲去开荒垦地、父亲去做工行医,虽然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但一直坚持勤俭的父亲却乐得其所。叶民族记得父亲说过,不管生活有多么困难,都要懂得自立自强,但前提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立身根本 传承家训

  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年幼的叶民族很调皮,是学校里的刺头儿,从来没有得到过奖励。有一次他考了学校第一名,却因为太过于调皮,学校不给他奖品,垂头丧气的他回家后,就把事情告诉了父亲。原以为会招来一顿责怪,没想到转过天来,父亲却拿着一双崭新的“万里鞋”送给了他。

  叶民族很诧异,在他眼中,勤俭的父亲从来不买新衣服,一身的西服也是从国外带回来的,他很难想象,父亲能拿出全家一个月的口粮钱买下这份礼物。叶民族记得当时父亲说,得不到学校的奖励是学校的处罚,得到父亲的礼物是家里的奖励,“万里鞋”就是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更踏实一点,记得罚也要记得奖。自此之后,在父亲的督促下,叶民族开始手抄医术,专门练习书法字,因为父亲说过“字是祖辈的传承,也是做人的根本,打好基础,为栋为梁。”

  翻开父亲留下的医书,每本扉页里几乎都有父亲留下的座右铭,“平生无敌友,举世尽亲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叶民族说,老一辈人强调立身根本,不能忘掉过去,牢记、践行家训就是为了鞭策操行、以身作则、认清自己。如何去看待家训的传承,叶民族说,传承家训也是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一种,从我们源远流长的家训文化中,继承、传诵文化中的正能量,其一是社会责任,其二也是自律自省的最好方式。( 海都记者 史国亮 郑薇 文/图)

  海沧优秀家训选录

  ●叶氏家训●

  明明我祖 奕世流芳 基肇春秋 功显汉唐

  宋元明清 德业煌煌 胥缘羲训 授受有方

  追维先德 提示要纲 凡我后嗣 静听彝章

  古昔所向 诗书农桑 文明进化 并重工商

  各执一业 毋怠毋荒 矢勤矢俭 力图自强

  百行之本 首在伦常 孝亲事长 必敬必莊

  婣睦任恤 诚信是将 行之有常 物望孚乡

  礼义廉耻 立身大防 张此四维 荣逾冠裳

  国犹家也 为栋为樑 扶危定倾 美济忠良

  遐迩宗族 一本南阳 互相亲爱 视同一堂

  岁时蒸尝 济济跄跄 哼祀不忒 降福孔长

  服膺拳拳 长乐永康 我言维服 勉旃勿忘

  ●庐山堂苏氏家训●

  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士农工商,各守一业,和善心正,处世必公,费用必俭,举动必端,语言必谨,事君必忠,为官必廉,乡里必和,睦人必善,非善不交,非义不取,不近声色,不溺货利,尊老敬贤,救死扶贫,奸诈勿为,盗偷必忌。不善者劝之,不改者众与绝之。凡吾子孙,必遵家规,违者责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市总工会:发力供需两端,服务发展创新
  • 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一季度厦门552个项目
  • 找寻历史记忆,弘扬“文龙精神”!专家齐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