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今年多规合一工作计划出炉 从五方面提出要求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袁舒琪)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继续深入推进全市“多规合一”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完善“多规合一”工作,持续推动提升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多规合一”工作的成果应用,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印发了《厦门市2016年“多规合一”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记者获悉,《工作计划》分别从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实施新一轮流程改革、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多层面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加强组织实施等五方面对今年“多规合一”工作做出要求。
今年,“多规合一”的首要工作目标是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十三五”规划为引领,继续统筹各部门专项规划,充实和完善“一张蓝图”,作为政府决策、规划管理和项目建设的依据。《工作计划》指出,将对《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进行总结提升,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2016年修订版)》,进一步充实完善十大行动计划,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全市空间规划体系的梳理工作将在今年继续开展,各类专项规划存在的不统一矛盾问题将进行进一步核对甄别,生态控制线内部各类要素空间布局、城市开发边界内各类规划布局、海域系统系列专项规划将得以明确。同时,开展分区空间战略规划和“一张蓝图”编制工作,细化“一张蓝图”成果。修订水利、林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全面实施生态控制线规划和定桩定界工作。进一步完善“多规合一”一张图的管控标准。
根据《工作计划》,在上一轮审批流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实施新一轮“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努力实现“全流程覆盖、全方位监管”。项目策划生成工作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建设项目生成管理,落实每个环节的牵头及参与部门、办理时限要求。审批方式也将得以创新,今年将全面推行审批负面清单及告知承诺制,倒逼建设项目审批转变理念,简化优化审批。为了达到简政放权的最终目的,我市还将在今年推进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推进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及强化市区协同联动。
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工作也是重点之一,《工作计划》要求强化技术支撑,继续完善“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将空间规划体系梳理成果纳入管理综合平台。同时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建设项目网上审批和信息共享能力全面提升。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机制体制、形成多层面一体化的制度框架。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多规合一”宣传及培训工作,加强组织实施,凝聚合力保障改革工作顺利推行。实施“多规合一”效能督察措施,督促各部门及时优化服务,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链接】
加强规划改革 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访市规划委主任由欣
【开栏的话】
“多规合一”是厦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探索,也是城市发展理念和行政审批方面的创 新性改革。通过统筹规划,优化空间架构,实现“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表审批、一套机制”——厦门“多规合一”的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充分肯 定,并向全国推广。《求是》杂志2016年第10期特别发表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的署名文章《以“多规合一”改革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介绍了厦门“多规合一”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为了继续深入推进全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日前正式印发《厦门市 2016年“多规合一”工作计划》,对深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详细分解工作任务,列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即日起,本报推出“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系列访谈”专栏,采访市规划委、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国土房产局、市环保局等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及区级单位代表,总结经验,畅谈下阶段工作思 路,以推动“多规合一”深化工作落实到位、厦门城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打开我市“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一个项目从前期策划到最终落地,全流程一览无余。不仅如此,平台还实现了统筹规划功能,全市100多个部门已在该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这只是我市“多规合一”建设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自2014年3月我市启动“多规合一”工作以来,“多规合一”工作已成为厦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市规划委作为“多规合一”的牵头职能部门,坚持统筹规划的理念,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昨日,本报记者对市规划委主任由欣进行了专访。
什么是多规合一?
“它是一项规划改革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说起“多规合一”,很多人总是将其等同于行政审批改革,但由欣对此并不认同。在她看来,行政审批改革只是实施“多规合一”后带来的红利之一,并不能与“多规合一”画上等号。
“‘多规合一’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由欣说,“多规合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实现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它通过形成一个“最大公约数”,制定出凝聚各方共识、大家共同遵守的空间规划秩序,进而带动发展方式、城市治理模式、行政体制等方面的综合性、引领性改革。
由欣从三个“合”对“多规合一”进行解释。第一个“合”就是与《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相符合。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一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形成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第二个“合”则是在实践层面。通过统筹规划的方式,“多规合一”“合”至空间规划体系,将我市各个部门的专项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上进行梳理,让各种规划在“一张蓝图”上达成“共识”,不再各说各话。
第三个“合”是在操作层面上。“多规合一”“合”至“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在此平台上统筹各个部门的审批工作,最终优化调整项目生成及审批流程。
“可以说,‘多规合一’奠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了空间规划的统筹力度。”由欣说,近几年来,市规划委承担起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等新职能,并通过规划部门的机构改革,充分发挥规划统筹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治理结构,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治理合力。
多规合一能带来什么?
“不光统筹部门规划,更能建立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渠道”
由欣告诉记者,“多规合一”带来的政策红利主要是通过“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体现的。
“‘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能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由欣说,在这个平台上,部门间的信息能够互通共享,解决了部门之间的规划冲突。此外,“多规合一”还让规划“看得见、摸得着”,使各个“硬规划”更好地与居民“软接触”——城市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事业项目等都在管理综合平台上得以落实。“比如现在百姓关心的,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学位数够不够、交通是否方便等问题,之后都不需要担心,因为在‘一张图’上,这些都有相应的配置要求。”
更重要的是,这个开放平台还能打通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市民更容易接触到自己所关心的规划,实现“共同缔造”理念。由欣透露,今后管理综合平台将逐步向市民开放,通过平台,市民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进程,甚至可以通过提建议参与到城市规划中。
如何推进多规合一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继续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由欣告诉记者,下一步,市规划委将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首先,贯彻落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及对厦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其次,继续梳理全市空间规划体系,结合厦门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等部门规划,依据“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海域系统、全域城市承载力”四大板块,对各类专项规划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核定甄别,并进一步深化细化各专项规划内容。其三,充实全市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信息平台,完善保障机制,明确各类规划的信息入库标准和图例标准,进一步完善“多规合一”一张图的管控标准。
“任重而道远,希望‘多规合一’工作能再创佳绩。”由欣说,市规划委将继续完善“多规合一”的管理综合平台功能,持续推动规划改革,为提升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做出贡献。(记者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