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老城区廊道综合整治 开元路重现骑楼风采
排洪沟闸门变身闽南风观景台。记者 陈璐 摄
老城区廊道综合整治中,工作人员在开元路拆除违章物品。记者 唐光峰 摄
开元路:我变“宽”了
晨报记者 晋君
通讯员 余章平 林杨兰
作为厦门的第一条马路,于1920年兴建的开元路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骑楼”这一从南洋引进的建筑风格也是在开元路首先出现的。然而,近年来,由于商家跨店经营和流动商贩的占道经营,导致开元路车辆拥堵,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昨日起,鹭江街道联合多部门,对开元路进行老城区廊道综合整治,同时进行整治的还有小打铁巷等。
“我是鼓浪屿人,经常坐船到开元路的农贸市场买菜,如果这里每天都能这么通畅就好了!”市民肖伯伯告诉记者,平时他上午八九点钟来买菜,开元路都很拥堵,又正好是上班高峰期,商店门口占道经营的摊位和乱停的车辆,令本来就不宽的马路连通行一辆车都很困难。此外,由于骑楼下的人行廊道被商家占道,行人只能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行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马路两侧的骑楼更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对此,鹭江街道十分重视,从昨日起对开元路进行老城区廊道综合整治行动。鹭江街道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元路正在进行廊道改造,目前已完成工程的三分之二。本次的综合整治以开元路廊道改造为契机,城管、工商、公安交警、环卫等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廊道秩序、纠正沿街店家占用廊道及市政道路行为。
昨日,记者在现场发现,执法人员对商家的占道物品进行清理,包括桌椅、废旧自行车、石柱、土头垃圾堆等,此外,沿街违章搭盖的雨阳棚和遮阳网也被拆除。
经过整治,开元路恢复了原本的面貌,廊道也十分通畅,居民纷纷点赞。据悉,该项整治将持续进行,为加强执法力量,城管执法局还专门从局机动三中队每天抽调20名队员参加整治。
筼筜湖排洪沟:我变美了
晨报讯(记者 陈璐)高出地面两米多的泵站闸门,经过三个月的“打扮”,变成一座闽南风的观景台。近日,位于筼筜湖南岸的4号排洪沟景观提升工程主体完工。
记者从筼筜湖管理中心了解到,筼筜湖南岸的4号排洪沟几个月前刚完成了改造———4条汇集厦门城区生活污水的管道,统一并入其中,设闸门进行截流。由于功能改变,4号排洪沟新造了闸门,修葺好后成为一处高出地面两米多的水泥平台,突兀地出现在筼筜湖边草地中,既影响景观,又占了大片空间。
借筼筜湖周边景观提升之机,三个月前,筼筜湖管理中心结合周边景观特点,着手对这处水泥平台进行改造。如今,生硬的水泥平台已变成了一处拥有凉亭、造景别致的闽南风观景台。
昨日,记者在筼筜湖南岸、靠近湖滨西路处,探访了这处由排洪沟闸门改造成的观景台。观景台主体使用闽南特色的胭脂砖打造,借着水泥平台高出地面的“地势”,搭建出了一处闽南味浓郁的红砖“四合院”。“四合院”两侧设有两座黄顶凉亭,可供游客休憩。站在观景台上,筼筜湖西片景致一览无余。
筼筜湖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观景台周边下一步还将种上黄花风铃木、凤凰木等树种,让市民春可赏黄花风铃木的浪漫黄花,夏则被凤凰木的火红“烈焰”包围;站在景观台上远眺,可见红树林间白鹭戏食,而冬日则可看成群鸬鹚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