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成精神纽带 海外华侨组团寻根谒祖

泉州网   2016-10-31 14:48

  泉州早在秦汉时代就有方士活动,其后历代都有道教人物修隐于清源、紫帽等名山。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现市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白云庙(现称元妙观),随后又兴建了大批宫观庙宇和修真岩洞,多达数百座。据元妙观的工作人员杨瑜玲介绍,泉州道教对新加坡影响颇深,新加坡大部分的道教建筑,都是按泉州地区观宇、宫庙的规制来模仿建造的,从外观上看,几近雷同。清道光年间,泉州人在当地建立“天公坛”、天福宫、通淮庙,泉州道士陈高迨、施玉泽、姚池初及其子孙在当地建立道坛。

  另据泉州方志委编撰的《历史名城泉州》所述,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一些奉祀保生大帝、广泽尊王、妈祖、玄天上帝、关帝、清水祖师及王爷神的宫庙,大多是泉州籍人所建。这些颇具闽南风韵的宗教建筑,为当地建筑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泉州宗教文化的特性是相互包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是息息相关的,兼容性和变通性也是有联系的。这种“有容乃大”的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泉州人的生活和他们看待世界的观点,同时,也确保了泉州会向周边,乃至整个世界,辐射自己的魅力文化。

  泉州宗教和民间信仰在东南亚的广泛传播,既加强了泉籍华侨华人的地缘凝聚力,又为海外跨地域的华人族群整合提供了一种信仰网络的创新形态。近年来,侨居海外的华人信众经常组团回到中国寻根问祖,朝拜祖庙,加深了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 □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黄海德/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园戏著名导演苏彦硕
  • 新加坡义正宫到永宁包公馆 开展包公民俗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