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民间手工艺术 > 正文

漳州八宝印泥传承谱系

2016-07-04 16:19 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0

  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为技术专承:

  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创始人为魏长安(生卒不详)

  乾隆十年(1745年)汀漳龙道尹侯嗣达将漳州八宝印色进贡给乾隆皇帝,被圈定为贡品。

  清中叶至民国年间,漳州城内先后有绮红轩、乙尘庐、沈洛阳楼、胜记、南升斋等二十余家建立印泥制作坊。

  抗日战争时期,漳州城内新华东路的“魏氏丽华斋”和市区打锡巷与金狮巷交汇处的“魏氏长房丽华斋”最为出名。

  1942年,漳州绅士林仲山用一千块银圆买下“魏丽华斋”家当及技术和部分原料,更名为“林记丽华斋”,在市区圆圈口设店经营。

  1946年(另有一说为1947年),林仲山又将“林记丽华斋”卖给市区台湾路“商务印刷馆漳州代理处”经营。

  1956年公私合营,由原“魏丽华斋”的传人宋月娇(1907年~卒年不详)、“国华斋”等三家私营店带配方进厂,与厂技术人员进一步综合研制八宝印泥的配方和制作。

  1973年,由漳州市文教用品厂(现漳州市八宝印泥厂前身)吴光辉(1927年~2004年)配制。

  1973年,由漳州市八宝印泥厂冷于冰(1947年~)、杨锡伟(1964年~)配制。

  1999年,由漳州市八宝印泥厂杨锡伟(1964年~)配制至今。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八宝印泥 古代文人墨士惊为异宝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