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春节习俗:腊月三十除夕贴春联吃过年饭跳火群
跳火群:
围炉后,全家人一定要一起“跳火群”。每年除夕晚,在闽南乡村,有很多家庭,会在自家的庭院前,生起了一堆火,有的把“筅尘”用的嫩竹枝叶等放在点起的火堆里燃烧,全家人跳越过“火群”,男性、媳妇朝大门往里面跳,女儿们背靠大门往外跳。
“跳火群”是闽南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的一项很重要的民俗活动。在闽南,“跳火群”并不单是跳过一堆燃烧着的“火群”,有时还边跳边念着“闽南四句”。
闽南四句:如“跳入来,大发财;跳出去,好财气;跳过东,吃袂(不会)空(完),跳过西,钱银归厝内(金钱堆满屋)。”还如,“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牛羊一大群。”还如:“跳火盆,跳入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又无虑。”再如:“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等等。
守岁:
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谈天,等着新年的到来,这个过程,俗称“守岁”。如今,闽南人在吃年夜饭时,其实是一直围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
吃长年菜:
闽南有的地方围炉时,全家除围炉吃菜喝酒之外,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人人要吃“长年菜”,每人都吃一棵有头有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在闽南有些地方,还有吃珠蚶的风俗,用清水煮开九成熟的珠蚶,作下酒佳肴。
吃完珠蚶,要把壳留下,筵席散后,将蚶壳洗干净,然后由家里长辈将蚶壳撒在床下,嘴里还要念着“蚶壳钱,明年大赚钱”。据传,这一习俗与古代用贝壳当货币有关。所以,当地百姓把蚶壳也叫蚶壳钱,存下蚶壳,来年发大财。
备好“过年饭”:
还有,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准备好“过年饭”,即,除夕夜,平民百姓家要在厅堂上或卧室里的桌上放一钵白米饭,上面插一朵红春花。红春花制作是这样的:用红纸片剪成花瓣,再将各个花瓣扎成花朵,然后再贴上绿色的叶子,写上“吉祥”的纸片作陪衬。
过年饭也叫“春饭”,或叫“留春饭”,饭的上面还放上年糕(象征年年高升)、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象征圆满吉祥)、红枣(象征早早发达)、芋头(象征多子多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等。闽南话“春”与“剩”或“存”同音,也与伸展的“伸”字同音,寓意着“年年富足有余”,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钵高堆的“过年饭”,富有美好的期待,盼望来年能丰衣足食,大发高升,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年年是“春”,年年有“存”,这是多么祥福的期望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