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民俗 > 正文

闽南泉州节俗礼仪之饮食文化篇

2013-07-04 11:00 来源:闽南网 0

  饮酒不仅给人以物质的满足,更给人以精神的寄托。唐代贞元九年(793年)八月,泉州刺史席相以乡饮之礼饯送邑中赴举八秀才,更设酒宴东湖亭,款洽备至,使闾里之士,皆以为荣,既示殷切之望,又达劝学化民之意。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八月十一日,南安人傅自得携酒襥被谒忘年之交南宋大儒朱熹于九日山,是夜载酒泛舟金溪,月愈好,舟愈快,气愈逸,饮愈豪,兴愈无穷,于是写下了脸炙人口的《金溪泛舟序》。被视为“一代狂狷”的明末著名进步思想家李贽(晋江人,祖籍南安),本屏绝声色,却对其弟子说:“不如携歌妓舞女浅斟低唱”,“也口(强?)似与道学先生作伴”,其醉翁之意,乃在于痛恶伪道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琅(晋江人)罗肴蒸,陈酏醴,祭奠征台阵亡官兵,以慰亡灵。已故的泉州文史界“泉州通”陈泅东先生(鲤城人),出身于七世业儒之书香门第,学识渊博,然一生坎坷,其《七十自寿》诗曰:“前尘何必空回首,合把余生付酒卮。”是酒中趣赋予他如此旷达的胸怀。

  酒,让得意者畅怀,助失意者超脱,使狂狷者放达,催入世者奋发,古今皆然。但饮酒需适度,据说古时商纣王正因为沉湎于酒而失国。当今“大吃大喝”也为世所诟,用公款挥霍者被严令禁止,私人操办者,也常招“铺张浪费”之非议。海外一位非常有钱的华人企业家这样说:吃喝上讲排场、讲阔气,恰恰暴露了一种精神上的贫困。让我们理智地与这种精神上的贫困告别吧。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闽南泉州节俗礼仪之服饰民俗篇
下一条:泉州节俗礼仪之行业民俗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