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民俗 > 正文

咱厝的味道 ——炣杂鱼

石狮日报   2023-08-31 10:26

  随便走进泉州街头的本地餐馆,都能在菜单上找到“炣黄花鱼”“炣杂鱼”等菜名。这是一道闽南特色菜,是以酱油为主要风味来源的烹饪技法。

  这种做法和闽南的地理位置有关,闽南靠山临海的地理优势滋养了丰富的海味山货,自然也养成了闽南人大多有着“重料不重工”的做菜习惯,将材料放在首位,用简单的加工替代繁复的烹饪方式,把食材的鲜美发挥到极致。“炣杂鱼”便是这么一个特色烹饪方式,为了让海鲜保持新鲜甜美,闽南人用“炣”来诠释,而其他地方的人会将“炣”理解成“红烧”,实际上并不是。

  所谓“炣”,是指把食材放入酱油水里慢慢煮熟,简单的做法,反而最容易保持食物本身的鲜美。据老一辈介绍,这是闽南沿海渔民发明的一种烹煮方式,以前靠海为生的日子,渔民外出打鱼,通常会把一些小虾、小鱼留下来吃,其他的再拿到市场上去卖。渔民在船上的生活艰苦,没办法用繁琐的烹煮方式来加工留下来的小鱼、小虾,只能依靠厚重的酱油味,将其鲜味完全激发出来,也为身体补充了足够的盐分。后来这种“酱油水”的做法流传开来,成为闽南地区一种家常的海鲜做法。

  闽南很大,美食也多,但是这种家常饭菜才是每个人心中的最地道的家乡味。虽然每家每户对食物的烹饪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但做出来的一餐一饭都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的味道。

  (陈嫣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李在明登记成为韩国总统候选人
  • 5月19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95号汽油价
  • 女子在上海高铁遗失17万现金 乘警细心找回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