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民俗 > 正文

闽南地区那些走出去和带回来的美食

石狮日报   2023-08-17 10:08

  民以食为天,闽南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满足于口腹之欲,更有一种唤醒记忆的力量,并且伴随着许多闽籍华侨华人的足迹跨越重洋,在海外华侨社会里拥有持久的力量,同时被外国人认同和接受。在全球化背景的今日,那些从泉州港出发的美食,以它的浓郁和醇香,融入了南洋风味,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无数华侨游子漂泊的心。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华侨们也把南洋的饮食习惯带回了泉州,所以,在泉州随处可见诸多异域风情的饮食。在泉州华塑社区、洛江双阳街道、雪峰农场等地方,现居住的居民们都还会做南洋当地的美食,而且也保留了许多南洋风味的餐厅。

2f4c06a1-b2c4-4fb2-a743-cd40e981bbab.jpg

  咖喱牛肉

e2f9e00b-5f97-4b2b-a66a-3e2f6cf92809.jpg

  肉骨茶

  位于华塑社区的聪记越南风味小吃店店主梁女士,是1978年大批归国华侨中的一员,她告诉笔者,当年他们在越南是以农业为生,归国后,政府将他们安置在泉州华塑社区,父母则被分配到当时的华侨塑料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的华侨塑料厂逐渐失去市场,工厂停工后,众多归侨们为了补贴家用,纷纷售卖起南洋风味小吃,从街边小摊到固定门面,慢慢的,华塑社区出现了几条商业街。印尼粽、印尼烤肉、椰丝糕、越南肠粉、咖喱姜黄饭等各种充满南洋风味的美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地,华塑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小东南亚”,不少的市民、游客都慕名前来。

  南洋风味口味较重,在菜肴中通常会加入椰浆、咖喱、胡椒等各种香料调味,部分泉州本地人并不喜欢;但是南洋的糕点,大部分泉州本地人都能接受,如:千层糕、九层糕、黑年糕等香甜糕点。位于洛江双阳街道的一家千层糕店主向笔者表示,“不仅归侨们喜欢这些南洋糕点,就连泉州本地人也很是喜欢,回购率最高的就是印尼千层糕,别看它简单,制作起来却颇为费时,而且制作的香料、食材等,有的都要从印尼买回来。”

57a30091-0e1d-4303-9ed6-efbc6cab816a.jpg

  顺德朱古力

d29da4f1-3dae-42e0-9af3-88f1345ce901.jpg

  沙爹肉串

  不同地方的归侨,饮食习惯也是不尽相同。比如,菲律宾当地喜欢将鱼涂满香料,用树叶包裹再架上火里烤。但是,归侨们归国后,就不容易吃上这样的烤鱼,可他们依旧保留着爱吃烤物的习惯,他们还喜欢吃巧克力,特别是老顺德朱古力,他们喜欢将朱古力拿来煮牛奶,或者是用水化开来加燕麦食用。这几种吃法,在石狮、晋江妇女产后坐月子时尤为常见,说是有补血、调理作用。石狮的人们常常往来于菲律宾,老顺德朱古力、芒果干是常常被带回家乡的礼品。受华侨们的影响,这些外来的美食,也非常受泉州当地人的喜爱。

  那些漂洋过海的先民们从未和故土断了联系,他们既把海外的美食带回家乡,同样也把家乡的美食带到移居地,将乡愁塞进食物,以解思乡之苦。

c8f6ba59-3a07-4318-ac43-42de71419c46.jpg

  海蛎煎

4dede1ae-6f64-41cd-b806-626f03984cc9.jpg

  满煎糕

  今年70多岁的老蔡,他曾经在马来西亚槟城生活几十年,他说,在槟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室,这些茶室多售卖福建及潮汕传统美食。随着岁月的变迁,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这些家乡的美食很多都已和当地的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槟城的蚝煎是当地很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它源自闽南、潮汕一带,基本上在这里做蚝煎的店家都来自这两个地方,而在闽南地区,蚝煎就是海蛎煎。”老蔡告诉笔者,很多闽南当地的传统小吃,被华侨带到海外之后,会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重新赋予它新名字,除了蚝煎,曼煎糕也是其中一种。在泉州地区,“曼煎糕”被称为“满煎糕”,这种甜食是由闽籍移民带入槟城,成为当地传统小吃,同时也盛行于新加坡、文莱、印尼等国家。

  这些美食随着闽南先民的脚步到了不同地方落地生根,并长出了不同的样貌,吃着的是舌尖的味觉,思着的却是对故土的念想;而先民们从海外带回来的美食,让它们在刺桐古城多元汇聚,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让泉州古城更为包容、开放,当我们透过美食去了解泉州古城时,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异域风情的味道,更是感受到闽南人像海一般辽阔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 (陈嫣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蔡正元遭裁定戴电子脚镣,张启楷:民进党一
  • 全红婵2025北京跳水世界杯总决赛赛程时间
  • 南阳市委原书记朱是西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