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历史细节遭质疑 屈原姓氏/端午节出现讨论

腾讯娱乐   2017-05-05 11:14

­   讲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的电视剧《思美人》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密切关注。随之而来的除了对制片方五年磨砺的认可,还有针对该剧所涉及的一些历史文化问题的探讨声。为回馈广大观众对作品的厚爱和关注,《思美人》历史总顾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楚文化研究大家刘玉堂先生接受专访,对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答疑解惑,也帮助大家对该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  端午早有 芈姓屈氏 怀王不庸 史料记载力求合理

­  针对《思美人》首日播出的第一集,就有不少网友提出了一些质疑。其中最让观众难以理解的便是剧中“端午节”的出现,对此,刘玉堂先生解释称:“在吴越地区,有人说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浙江一带,则说是纪念曹娥的,种种说法之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比较普遍。但并不能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史学界普遍认为,至少在屈原生活的时代,民间尤其是楚地已有端午祭祀辟邪祛毒的习俗。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以种种方式表达哀思,端午节得到进一步发扬”。此外,由于中国古代姓、氏有别,而根据网络资料显示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那么剧中屈原自称为“屈原”是否合理呢?对此刘玉堂表示:“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是为本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不过,魏晋之后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  除了对屈原姓氏的讨论,乔振宇饰演的楚怀王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在不少人的理解中,楚怀王非常昏庸,但是《思美人》的呈现却并非如此。那么《思美人》对楚怀王的塑造符合历史吗?对这一问题刘玉堂有其自己的见解:“对楚怀王昏庸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对楚怀王的评价应是“昏而不庸”。楚怀王其人,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调整楚国矛盾重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抑制楚国的贵族集团的利益。与此同时,他曾北伐魏国,攻城夺地;东灭越国,拓境江东;合纵攻秦之时,他更被推为纵长。另外,从屈原的角度来看,屈原内心对美君美政的追求是极致的。这样一位千古诗人,如此拥戴楚怀王,肯定也是因为楚怀王有过人之处。”同时,刘玉堂也承认其昏的一面:“历史上的楚怀王,在中后期误信秦说客张仪,毁坏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对内误用佞臣,致使国事日非。所以才有屈原说的‘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但楚怀王晚年入秦被扣,拒绝割地,大义殉国,保住了晚节。一个保住了晚节大义的君王,后世的评价应该更加公允。”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广东省江门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汉东
  • 广西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广州海关原党委委员、副关长刘小威被开除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