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行业问题多:高片酬假数据大IP制作糙

北京晨报   2017-02-27 12:04

­  第二 海拔5400米——临危线,数据污染暗流涌动。“2016,各种数据怪相仍然暗流涌动。一些电视剧的收视率与口碑质量不匹配,一些剧的网络播放量超出基本的数字常识,一连串的数据之谜,引发业内邻人疑斧,互相猜疑。打破唯收视论,增加更为科学、更为全面的电视剧评判新维度势在必行。”

­  第三 海拔6500米——淘汰线,IP“药效失灵”。“从去年暑假到2017年第一季度,一些所谓的大IP项目口碑相继败北,为什么?主要有三大症结:高度雷同、低转化率以及创新缺失。大IP主要来源于网络小说,高度商业化写作的网络小说本身就有类型化、模式化的先天不足;网络写作软件的出现,又引发了各种撞梗、融梗的后天缺陷,雷同不绝。此外,制作公司选择购买IP时,集中在仙侠、宫斗、女强等几个门类,人为造成‘交通拥堵’、‘频频撞车’。还有就是IP孵化团队的转化率低。”

­  第四 海拔7500米——高危线,快餐式制作透支国剧信用。“现在的观众人人都是朝阳群众,个个都有火眼金睛。比如,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抄袭,还知道了什么是似抄非抄的融梗;不但懂得了 ‘倒模式表演’,还学会了分析‘抠像式后期’;就连明星是真人还是替身都能分辨出来!观众‘天天向上’的同时,部分制作却是裹足不前的快餐制作:模块式剧本、挂名导演、轧戏主演、‘急就章’后期制作……快餐制作走的是一条缩短项目周期的捷径,但输的是长远口碑,而可能崩坏的是整个中国电视剧行业的信用。”

­  IP剧 4大问题

­  重点击 重大小 轻改编 轻制作

­  在随后的业内论坛上,IP再成探讨关键词,而且就“IP自身的大热并不意味着就能改编成一部好剧,编剧和制作团队的二度创作至关重要”达成共识。业内金牌制作人侯鸿亮就曾将《琅琊榜》、《欢乐颂》这类的“非著名IP”改编成了现象级大剧表示,“IP就像选演员,我们有一个角色,要去找一个合适的演员,我们看到一个所谓的IP,这个基础是IP能够改编成电视剧,演员如果用明星当然加分,IP的名气够大也会给改编加分。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公司只看IP的点击率,而不看是否有改编的基础;就像选演员只看明星大小,不看是否合适。我们都知道,IP的点击率其实是可以刷出来的,排名可能是前列,但不去了解内容就不会知道是否适合改编。我的一个朋友花了一千多万去买一个IP,同行都知道这个数据是假的。我觉得IP的编剧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IP再好也不可能直接去影视化。大家不要买椟还珠,忽略了最主要的东西。”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
  •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