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需要怎样的文学博物馆? 作家学者专家热议总体规划
“日本东京有座近代文学馆。上世纪80年代初,巴金先生在《随想录》中呼吁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就是受到那儿的启发。日本近代文学馆有个地方很令我羡慕,馆方不仅把日本近代文学名著都进行了复刻,受到国民欢迎,更重要的是,文学馆与学校关系紧密——东京大学生可以用学分卡参与文学馆的所有活动累积学分,就像在学校听课一样。”昨天,上海文学博物馆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市作协大厅举行,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这样描摹心中理想的城市文学馆。
上海建文学馆非常紧迫
在德国,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一所城市文学馆,如柏林文学馆、慕尼黑文学馆、汉堡文学馆等。台湾台南市有台湾文学馆,福建有冰心文学馆,山东有莫言文学馆,香港文化人正在推动香港文学生活馆,广东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正在筹建中……上海也应该拥有一座文学馆——这个呼声近年越来越高。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曾提案建立巴金文学馆;去年上海“两会”期间,作家孙甘露再次提议建立巴金文学馆。
昨天的论证会上,孙甘露说,从以巴金先生命名的城市文学馆到上海文学博物馆,名称的变化亦是上海文学界对于文学馆认识深化的过程。“文学博物馆是特殊的博物馆,它的展品不是青铜器,不是古文物,而是与时代、与人民、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语言文字、讲述方式、态度立场。比如巴老收藏了很多票据、会议册、身份卡这类物品,文学作品就是由这些细节塑造起来的,这些实物与作品互相印证,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文学塑造语言,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生动的流传载体,上海近现代文学与城市文明发展彼此互动、彼此塑造,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城市中的人。”
“在上海建设一座文学馆,超越了必要性的问题,非常紧迫。”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说,“上海有左联纪念馆、傅雷故居、巴金故居、鲁迅故居、丰子恺故居,柯灵故居也在筹备中,将分散在各处的社会力量、文学力量集中起来,设立上海文学博物馆将确立上海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品位,也将为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具有精神高度的公共空间。”
“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也不缺旅游点。我们纪念巴金、推崇文学,说到底都是强调精神。”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认为,上海文学博物馆不仅承担收藏功能,更要面向市民进行展示和服务,让市民乐于进进出出,“在功能上可以考虑设置小剧场,低价、公益性地提供给上海文艺团体演出。此外,文学博物馆还要发挥引领文艺、戏剧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善提出,上海文学博物馆未来要在陈列上下功夫,“捷克的卡夫卡博物馆,根据卡夫卡作品线索陈列,即便没读过作品的参观者也看得津津有味。好的文学博物馆,应该让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民众进来就觉得受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