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老赖”黑名单 石狮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
亮点3
履行态度转变
从“推诿躲避”到“主动还款” 黑名单公布后主动还钱
在石狮经商的小王,2014年2月份,借给祥芝某村的陈某100万元用于企业周转,约定两个月后还款。到期后,陈某却一直拖着未还。屡次催讨未果后,小王只好将陈某告上法庭。法院很快作出了判决,小王也申请了强制执行,却仍然拿不到欠款。2014年6月,石狮法院在祥芝镇某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公布了“老赖”陈某的个人信息。几天后,不堪朋友和同村村民非议的陈某,主动找到小王,归还了欠款20万元,其余80万元约定分期偿还。
看到被执行人能主动还钱,几位法官颇受触动。法官叶先生说,在法院去村里核查被执行人信息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些村民不愿意透露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
“很多村民法律意识不高,可能只是觉得乡里乡亲的,对法官隐瞒情况是在‘帮’乡亲。殊不知,这样可能连自己也触犯了法律。”法官傅先生分析,在执行工作中,法官都显得比较“被动”,不管是找人核查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还是采取强制措施时的“蹲守”,主动权都比较小。但在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制度” 后,通过媒体、网络、户外LED等方式,特别是“进村入户”曝光“黑名单”后,执行工作的被动性开始有所改观,并逐渐掌握了不少主动权。
一些法官认为,一方面,不少人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欠些钱也没什么,但如果被人知道“欠钱不还”,那以后谁会和他做生意?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管在外面事业发展得多好,生意做得多大,都喜欢让同村的人知道,而如果“老赖黑名单”张贴到村里,便会让他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一旦姓名被列入“黑名单”,亲朋好友看到后,也都会劝被执行人尽快去还债。
除了曝光外,法院方面还通过落实“限制令”来实现多维管控。根据规定,一旦被纳入“老赖黑名单”,被执行人在融资信贷等方面,会受到信用惩戒,会被限制高消费。此外,这些被执行人,乘坐飞机、动车,住星级酒店时,也都会受限,甚至出入境时也同样受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