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有了规范要求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全省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对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和要求,进一步打造优质产业空间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该意见的出台,使我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有了明确方向。
该意见坚持实事求是,以项目定载体,以需求定规模,立足存量优化,突出政策鼓励、典型引路,厚植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载体。培育一批数实融合应用场景、一批新型投资建设主体、一批优势招商运营机构,着力降低项目落地周期,降低企业建设成本,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风险,提高土地和厂房使用率,提高产业链集聚度,提高园区配套水平。促进园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引擎。
我省对此制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7年,园区新改扩建的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类项目容积率不低于2.0,产业类项目容积率比《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本)》容积率指标控制值提升20%以上,亩均税收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0%以上,县(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提高20%以上。
该意见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统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每个园区原则上重点发展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协作配套,着力打造龙头带动、上下游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链接紧密、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基础配套规划引领。聚焦园区配套短板,以集约共享、适度建设、企业急需为原则,先行解决已对园区生产造成影响制约的基础配套设施,及时调整建设符合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环保安全、新型基建、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体系,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标准研制、教育医疗、商贸物流、文体娱乐、住房保障等配套设施体系,完善便民利企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鼓励区域相邻的园区共享共用基础配套设施。意见实施机制创新行动,推动园区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招商。
记者了解到,该意见还加强融资支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谋划储备争取一批专项债项目。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支持收入持续稳定、信用等级较高的园区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开展园区债发行试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园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企业日常融资需求提供资金支持。对园区企业技改(含配套设施、基础设施)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符合条件的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加大研发补助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申请科技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
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园区所在地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整合具有规划设计审查职能的部门力量,主动靠前为项目提供并联审批指导;鼓励桩基先行,提高建设速度;支持“标准地”项目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依法依规推动“交地即交证”。加大政策宣传,综合运用技改、融资、用地等政策,降低中小企业入园成本。
实施正向激励。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工信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按照“一县一园区”要求,对各设区市确定纳入省级指导的重点园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靠前和成长进步明显的,由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正向激励奖励,并在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价中给予加分。(记者 尼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