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货值突破20亿美元
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捷报频传,截至11月25日,石狮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货值突破20亿美元,达20.9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4.98亿元)。这一亮丽的数据,预示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种外贸新兴业态在石狮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根据统计显示,自2018年11月15日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首单出口通关以来,截至11月25日,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共申报24061票报关单,出口货值达20.9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44.98亿元。从出口商品分类情况看,家纺类织物占比24.1%,服装类织物占比21.44%,建材类产品占比21.07%,机器、机械类制品机器附件占比8.18%,其他编织物占比7.3%,塑料橡胶类制品占比5.23%,日用百货占比4.34%,贱金属及其制品占比3.69%,木及木制品、编结品占比1.69%,皮、革类制品占比1.5%,化学工业品占比0.61%,精密仪器设备及配件占比0.83%,食品占比0.02%。如今,除了石狮的纺织服装,越来越多的晋江鞋子、雨伞、食品,南安水暖,安溪茶叶,德化陶瓷,宁德电机等周边地区产品通过这一方式出口,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虹吸效应”初显,“买全国卖全球”平台初步形成。
石狮市政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牵引,深化集成外贸领域改革举措,持续丰富试点内涵、平台和实现渠道,扩大新业态政策红利辐射范围,努力把试点打造成为全省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近段时间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又呈现出几个亮点:
试点延伸拓面。继续围绕企业贸易需求改革创新,获批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该试点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3万美元以下、在海关指定口岸办理通关手续的出口预包装食品,无需办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和“产地检验”手续,为我市乃至泉州食品出口,尤其是众多出口东南亚、中东地区的食品企业和采购商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截至11月26日,已出口泡面、饮料、饼干、巧克力、啤酒、软糖等预包装食品21批,货值432.39万元人民币。
集群抱团入驻。我市整合挂牌中国石狮国际商贸城,创新“集群入驻”制度,先后有国际贸易综合市场、东南亚集贸中心、印尼馆、跨境电商馆等区域特色产品业态入驻市场,不断提升市场集聚度和流量规模,市场入驻率达76%。以服务商户企业为核心,引进东南亚国际物流中心、左海国际物流、汇立通等集拼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区域仓储集拼中心,减少企业组货拼箱周期及物流成本。积极培育试点市场主体,联网信息平台现已备案各类市场主体8267家,其中采购商3717家,供应商4264家,外贸公司160家,货代公司68家,报关公司58家。
航线量身定制。完善“丝路海运”沿线国家地区的航线网络覆盖,新开菲律宾、香港、台湾、日本、越泰5条国际航线及石狮——厦门外贸内支线,提速水运时效;投入25.3亿元完善港口疏运通道项目;创新“采购地申报、全省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实现厦门口岸验放,相关操作拓展至空港和中欧班列场站,解决转关成本高等问题,建立“海、陆、空、铁、快件”立体化多式联运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体系。现已实现向143个国家(地区)出口,从区域看,“一带一路”地区出口15.07亿美元(71.75%),东南亚地区出口13.03亿美元(62.05%),中东地区出口1.62亿美元(7.71%);从国别看,前5位分别为菲律宾、韩国、越南、美国、泰国。(记者 许小雄)